针灸治疗痛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痛症病机的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疼痛病机不外两条,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一)不通则痛

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不通,血液瘀阻,痰湿留滞,燥屎内结等,均可产生疼痛。

1.气机阻滞

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气失条畅,经脉痹阻则可见胸胁、少腹胀痛,妇女乳房胀痛;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可见头痛而胀、目赤肿痛等;瘀血内阻,可见到某些部位疼痛如刺,固定不移;若肝火上炎,灼及肺叶,肺热叶焦,则可见胸闷胸痛、咳唾脓血;若肝气横逆犯胃,胃气受损则可见胃脘胀痛、呕吐酸水;若肝气郁结,影响冲任,又可见妇女痛经、月事不调。

另外,气机阻滞还表现在肺气郁闭上。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湿壅肺,木火刑金等均可致肺气郁闭,出现胸满胀痛,咳唾引痛。若热盛肉腐,则可出现胸闷刺痛、咳唾脓血之症。肺气郁闭还可使其朝百脉功能受损,宗气不能贯心脉,阳气不能温胸腔,而致胸痹。

脾胃气滞也是气机阻滞的一个方面。饮食不节,寒邪入中,湿热滞留,肝气横犯,均可使脾胃升降失司,运化无力,清浊不分,水湿不化,出现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等症。

2.瘀血内停

若脏腑功能失调,或邪气干扰,可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即出现瘀血而导致疼痛。瘀血疼痛的特点是呈刺痛状,固定不移,如肝气郁久之人出现胁下顽固性疼痛,妇女出现少腹胀痛等。

寒邪侵袭也是造成瘀血的重要原因。阴胜则阳病,寒性凝涩,血脉为之不通而成瘀血疼痛。临床常见有寒凝血脉,血行不畅的肢体关节疼痛;寒袭肌表,营卫郁滞,气血不行的身痛、头痛;寒凝胞宫经血不行的痛经、闭经等。

热邪壅盛,燔灼血液,亦可导致血瘀。其疼痛为热痛、灼痛,如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腮颊肿痛、肠痈腹痛等。

血液运行赖气的推动与统摄。若推动无力,统摄无权,则可致血流迟缓,运行滞涩,或血不循常路,溢出脉外,造成瘀血,发为疼痛。临床可见心气虚无力行血,或大病久病、元气大亏而致胸痛或周身酸楚疼痛;脾不统血导致血溢脉外,聚于分肉或组织间的肌肤痛或内脏痛。

3.寒邪凝滞

《素问·举痛论》列举14种痛证,除热留小肠为热痛外,余皆系阴寒所客。《素问·痹论》亦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寒性凝滞,主收引,又易伤阳气,可使经脉发生缩踡、挛急、牵引,使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疼痛。

寒邪致痛,或在于表,或在于里。在于表者,缘由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皮肤、肌肉、分肉、经脉失却温煦濡养,故生疼痛。其表现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颈项强痛。若兼加湿邪,则阳气被遏加重,且湿性黏滞重浊,可致肌肉骨节沉重酸痛。

在里者,缘由寒邪直中于内,或饮食生冷,或寒从下入,伤及脾阳、肾阳、心阳等使有关脏器失去温煦濡养。且寒主收引,易使脏器组织痉挛、牵引而致疼痛。如寒中胃脘,可致胃脘冷痛:寒客肠中可致小肠胀痛;寒入胞宫,可致痛经;寒留厥阴,可致睾丸抽痛;寒痹胸中,可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热(火)邪壅遏

热(火)邪或由外界而来,或由内部而生,均会燔灼津液,耗气动血,甚或腐败血肉,造成疼痛。

火热之邪炎上,若上扰清空,使头面部气血逆乱,清阳不运就会出现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痛、口舌糜烂疼痛等症。若热邪壅肺,伤及肺络,火灼肺叶,败血腐肉,则会出现胸痛咯血,或成咯吐脓臭痰之肺痈。若肝胆有热,致肝血受灼,伤及脉络,则可见胁痛。若热郁化火,上扰清窍,又可见头胀痛、目胀痛、耳胀痛。若热结阳明,灼伤津液,则肠道失润,糟粕聚结,腑气不通,临床可见腹胀满疼痛拒按。若热聚结肠,气血凝滞,又可致肠风下血、痔疮作痛。若热(火)结皮肤肌肉,阻遏脉络气血,则可见肌肤灼痛或见疔疮疖痈等症,重者可溃脓,如乳痈。

5.湿邪阻遏

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使气机闭阻而痛作。常见有湿蒙清窍,清阳被遏,气血运行不畅,则头昏沉重痛。又湿邪易留关节、肌肉,阻遏气血,致关节肌肉酸重胀痛,而成着痹。

湿若与热相合,则成湿热。湿热为痛,一在上焦,一在中焦,一在下焦。在上焦者,谓湿热循经蒸腾于上,困扰清阳,阻遏气机,发为头痛;困遏胸阳,阻滞心脉,发为胸痹心痛。在中焦者,谓湿热易阻肝、胆、脾、胃,使肝失疏泄,胆失升发,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出现胁肋胀痛,脘腹疼痛。在下焦者,谓湿热流注于下,阻遏气机,膀胱失于气化则为尿频、尿急、尿痛;大肠气机不利则为痔疮、肛裂。

6.食积、虫积、结石闭阻气机

饮食过量,超过胃的正常受纳范围,则会损伤胃气,久之则胃失和降,气机闭阻,发为脘腹满痛,或呕吐,或泄泻,虫积于内,扰乱胃肠,闭阻气机,使脾胃升降失司,中气不运。日久可致脐周疼痛,时发时止,面黄肌瘦。若蛔虫妄动,窜入胆道,使胆之气机闭阻,可致胆绞痛,甚至吐蛔。结石乃体内病理代谢产物,既已形成则可对人体气机产生影响,若滞于管道使气机完全闭阻而出现相应部位的剧烈疼痛,如胆道结石可见胆绞痛,肾结石可见肾绞痛,膀胱结石可见尿道疼痛。

7.跌仆损伤

跌仆损伤是致痛的一大原因,主要伤及运动系统。此类损伤必定要伤及脉络,使血液外溢,或结于肌肉,或滞于筋脉,或停于关节,经脉痹阻,气机不通,而产生疼痛。

(二)不荣则痛

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依赖阳气的温煦、阴血的濡养。温、濡充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才能正常,四肢百骸才有活力。若失却温、濡,则不仅功能活动受损,而且会产生疼痛,即所谓“不荣则痛”。主要表现在阳失温煦和阴失濡润两方面。

1.阳失温煦

临床常见有心阳(气)不振、脾阳(气)虚弱及肾阳(气)亏虚。

心阳不振,可出现心前区痛、遇冷加重、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或心痛隐隐,伴惊悸怔忡。

脾阳不足,肌体失养,可见四肢肌肉酸软疼痛。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致脑部空痛。中气不升而致脏器下垂,浊阴不降可见脘腹胀痛。

肾阳(气)不足,冲任失煦,可致痛经;膀胱失煦可致癃闭;腰失温煦,可见腰膝酸软疼痛。

2.阴失濡养

临床常见有血不荣筋,冲任失养,清窍失濡及阴虚燥热。若肝藏血不足,血虚不能荣筋,则筋枯而萎,筋急而挛痛。若血海空虚,胞宫失养,则可出现痛经、产后头痛、身痛、腰痛等症。清窍失养则可见双目涩痛,口唇干裂疼痛,鼻腔干痛,甚至鼻衄。另外肠中津液亏乏也可致肛裂疼痛。

脏腑阴液亏虚,每致虚火内生,扰乱气血,使本已阴液不足的脏腑组织复遭虚火熏灼,发为疼痛。如心阴亏虚,虚火上炎可致口舌糜烂疼痛;阴虚肺热可见咽喉干痛、胸痛;胃阴亏虚,虚火内炽,可见胃脘灼痛;虚火上炎可致头痛、牙痛;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可见肝阳头痛;肾中虚火上炎可致齿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