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6)](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92/27341192/b_27341192.jpg)
中国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 董强
一、中国农业大学MPA教育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也是国家首批24所MPA招生试点高校之一。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招收首批在职公共管理硕士。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同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
自2006年年底,中国农业大学对MPA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重要调整。在学校层面成立了公共管理二级学院,挂靠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负责MPA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MPA教育相关学院及其相关学科优势资源的整合以及在MPA招生、培养等环节的管理,提高我校MPA教育水平。
2015年,由全国MPA教指委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我校孙庆忠教授荣获“全国优秀MPA教师”荣誉称号,董强副教授荣获“全国优秀MPA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中国农业大学MPA招生工作及成果
(一)MPA招生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每年都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制定的相关招生文件,制定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招生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组建招生管理小组、计划招生时间进度和形成相应招生制度三个部分。在招生工作中立足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特色和社会服务特色,走出北京,努力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提供人才支撑。在招生过程中与合作单位沟通,了解生源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工作调整,保证招生工作有序地进行。
(二)MPA招生工作成果
自2006年公共管理学院进行MPA招生以来,工作成果显著。截至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共录取在职公共管理硕士698名,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79名。其中,2013年在职公共管理硕士报名人数148名;2014年在职公共管理硕士报名人数117名;2015年在职公共管理硕士现场确认人数达到106人。
2011年,我校开始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2013年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报名人数194名,2014年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报名人数202名。与此同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录取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我校录取9名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2013年,录取16名;2014年,录取20名;到2015年,这一数字增至35人。
公共管理学院不仅积极提升招生动员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步形成以农村公共管理为重点的培养体系。正是由于生源的保障以及培养特色的形成,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MPA办学院校的排名,从2006年垫底的状况,提升到2014年排名第77。
三、中国农业大学MPA师资队伍建设
(一)MPA师生人数
公共管理学院积极落实学校部署的提高我校MPA教育水平。目前公共管理学院共有51名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其中教授27名,副教授24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同时,还外聘一些公共管理领域的教授作为补充,充实到我校的师资队伍中。专职MPA师资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行政管理、农村发展管理、农村公共政策、农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高级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农村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MPA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管理学院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硕士的教学队伍建设水平。师资质量是MPA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MPA师资突出开放的特色,积极从人文与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选择优秀教师组成高质量的教学团队。2007年初,公共管理学院专门划拨一定的经费给予各个任课老师,进行课程建设。2014年,MPA教育中心又向研究生院申请了“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三期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力求通过这样持续的课程建设,提高任课老师的案例教学的水平,同时与学科的发展能够保持同步。同时,MPA教育中心积极组织相关的教师参加全国MPA教指委的相关会议,通过学习把兄弟院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充实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
四、中国农业大学MPA课程设置
(一)MPA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按照一级学科设置,课程结构分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核心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方向必修课根据培养方向不同按统一要求设置;选修课是在我校自身特色和培养方向的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多样性和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要求。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按照MPA教指委颁布的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对本校MPA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在中国农业大学MPA的培养方案中,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必修的核心课程以及适合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方面,设立行政管理、扶贫与发展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三个体现中国农业大学特色的专业课程。在选修课的确定上,主要考虑拓宽MPA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以及结合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的师资进行特定课程的开设。
教学采取课堂授课、案例教学、参与式研讨、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以问题为导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现状
为增加案例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比例,MPA教育中心要求每一门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2016年,有十余位老师参与“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三期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在课程建设项目结束时会形成十个规范的教学案例,这将进一步提高MPA教育的水平及质量。
五、中国农业大学MPA教学管理情况
(一)MPA办学管理架构
公共管理学院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了MPA教育中心。该中心专门负责MPA的招生与教学培养、毕业等全部环节的管理工作。学院有专职副院长分管此项工作。由王伊欢教授任中心主任。2012年,董强副教授担任MPA教育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现有两名全职工作人员,一名负责教务管理,一名负责招生与外部协调工作。
(二)MPA教学管理情况
公共管理学院主动向学校研究生院、校其他学院、兄弟院校及机构学习好的办学经验与相关做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根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院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培养工作规定》《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方案》《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管理方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按照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研究生院以及中心的规章制度进行全环节严格管理。对于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所有文件和档案进行整理存档。中国农业大学在MPA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原则性和规范性,在整个教育管理流程中对任何环节进行流程管理。进入中国农业大学MPA学习的学员能够通过这样的流程体验教学的专业性与严肃性。
(三)MPA课堂考勤要求
MPA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参加各项活动及学校和学院统一规定的其他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如因故不能参加时,需事先请假,凡未经请假、续假,或请假、续假未被批准而擅自行动者,均按旷课处理。对旷课的MPA研究生,根据情节轻重和对待错误的态度,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纪律处分。
MPA研究生在一学期内,如请假累计超过本学期规定学习时间的1/3以上,则不能参加该课程考试,必须重修。并按照教指委发布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的各项规定,由MPA教学管理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如修改个人培养计划、延长学习时间、休学、缓考等),经公共管理学院审核同意,报学校研究生院批准。
(四)MPA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长达7年的运作,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建立了一套关于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在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MPA教育中心会向每一个学员发放课程反馈意见表,由学员对任课老师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会组织相关的学员进行教学反馈与互动,倾听学员对任课老师和导师的意见和建议。评价结果及反馈意见由MPA教育中心转发给任课老师,以便提高该任课老师的授课质量。如果该任课老师在第二次授课时仍没有改进,MPA教育中心将对该任课老师进行工作调整。
六、中国农业大学MPA与政府部门的交流
MPA教育中心认真学习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积极与外部的政府机构联系合作,不断拓宽生源渠道,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自2007年以来,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与众多的国家和地方部门合作,包括国务院扶贫办、广西农业厅、柳州市委组织部、包头市人事局、唐山市政府、张家口市委组织部、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委、新疆财经大学、曲周县政府,为政府部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与我院联合实施“扶贫高级人才培养工程暨金龙安华扶贫英才成长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资助”项目,为国家扶贫系统培养了高质量的扶贫高级人才。
七、中国农业大学MPA发展面临的挑战
MPA教育发展面临三项挑战。第一,师资队伍变动、新老教师更替。有部分MPA教师即将退休,如何选择合适的青年教师进行授课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二,单双证录取调整问题。根据2014年教育部通知,为了统一管理各类研究生招生工作,从2016年开始,教育部将不再组织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在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一情况,会使以往双证的招生、录取、培养等招生管理方面有所变化。第三,MPA教育面临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的挑战。培养质量是MPA教育发展的关键,培养质量的高低也是影响生源数量的重要因素。根据近几年经验,部分考生都是由校友介绍、宣传报考的。因此,培养质量的口碑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农业大学在学校和学院层面重视发展公共管理教育,整合学校学院资源,提高了我校MPA教育水平。公共管理学院在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教学方面进行优化,为更好地进行MPA教育奠定基础。MPA的课程设置、案例教学现状、课堂考勤的严格检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为MPA提供了有力保障。MPA教育中心与多部门合作,为我校MPA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