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西方政治学名著释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难点探讨

1.如何看待柏拉图的国家起源理论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2卷的开头部分,实际上探讨了国家的起源问题。柏拉图认为,人们天生具有不同的气质和能力,各自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由此产生了社会分工,由于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于是人们便聚居在一起,彼此互相帮助,这种共同生活的团体,就是国家。可见,柏拉图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持一种“互助说”。这种观点把社会的起源和国家的起源混为一谈。事实上,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出现互助合作,但没有导致国家的产生。在那个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共同劳动,互相配合,平均分配全部生活资料,才能免于饥饿和死亡。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条件,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任何阶级和国家。只有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逐渐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才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陷入了不可调和的自我矛盾之中,于是,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便产生了。可见,国家起源于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而柏拉图的观点只能说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而不能说明国家的真正起源。但是,应该看到,柏拉图致力于从人类本身,从经济生活和社会分工互助中寻找国家的起源,这一点比起后来的神学思想家,甚至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来倒要高明一些。神学思想家离开人类社会本身去寻找国家的起源,把国家说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是上天所赐的力量。恩格斯曾指出:“柏拉图把分工描述为城市的(在希腊人看来,城市等于国家)自然基础,这种在当时说来是天才的描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2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理想国中是否存在奴隶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是否存在着奴隶阶级?第三等级(工匠)的阶级地位是否相当于奴隶?这些问题历来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没有奴隶阶级。因为在《理想国》中,对奴隶阶级作为理想社会中的一个基本阶级并没有作过明确规定,书中的第三等级的阶级地位也并不相当于奴隶。再说,柏拉图在理想城邦中完全禁止统治者和军人等级拥有私人财产,从而也就排除了拥有奴隶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认为,理想国中的第三等级相当于奴隶阶级,因为他们终身为城邦耕种,供养统治者和军人,本身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供人驱使的奴隶。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在理想国中,根本不存在阶级划分,三个等级的区分和他们的经济地位无关,只不过是在一个完整的社会中三种不同的社会服务。

我们认为,上述第二种观点比较切合实际。柏拉图在书中虽未从正面论述过奴隶地位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他对奴隶的态度只是采取了比较隐晦的表达方式而已。实际上,在《理想国》中已经暗示了一种斯巴达的国有奴隶制和埃及的森严的等级种姓制相结合的奴隶制度。那个第三等级,其阶级地位就相当于斯巴达人的国有奴隶阶级。他们没有任何公民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有固定的主人,世世代代被强制从事生产劳动,向统治阶级无偿地提供生活资料。而一小撮不事生产的统治者和军人,组成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阶级,共同剥削第三等级。《理想国》中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不占有奴隶,这是可能的,但不能由此否认作为统治阶级总代表的国家可以像斯巴达城邦那样集体占有奴隶。为了防止奴隶起义或逃跑,柏拉图还强调必须加强对奴隶的统治。例如,他企图以正义为原则,说服奴隶甘心忍受剥削;又如,他主张使用的奴隶不要来自同一个国家,这样由于语言不通,奴隶便不能联合起来对抗主人。可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是存在奴隶的。

3.怎样看待柏拉图的“共产公妻”主张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在统治阶级(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妻子儿女公有,即“共产公妻”,以保持内部团结,避免因私有财产而引起的纷争。很多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相提并论,并打着批判柏拉图国家学说的旗号,诽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种倾向,在当今资产阶级的文献中曾流行一时,这是十分荒谬的。无可否认,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对私有制进行探讨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人,有过积极影响。但是,他仅主张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公有制”,而并没有提出过在全社会消灭私有制。这种“公有制”是建筑在对第三等级实行集体剥削的基础上的,而且它只是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即“共产公妻”)和奴隶社会所有制的奇特混合体,是柏拉图为了挽救社会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向后看的办法,是历史的倒退。这和马克思主义主张的科学共产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4.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理念论”的本质是区分意见和知识。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精神的理念世界,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念,它们在物质世界的映象,便是各种各样的事物。最高的理念是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和感知,不能被称为“知识”,只能是意见,因为物质世界是不断变换的,不能认识的,也是不真实的。一个美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看,可能是丑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完美的、永恒不变的。对理念的感知才是真正的知识。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时感知了各种真实的理念,当灵魂投胎转世以后,多数人便将已经获得的知识遗忘了。要重新认识理念,亦即要获得知识,便靠回忆。知识就是回忆。但只有少数有天赋的哲学家,经过冥思苦想,才能够全面地回忆起曾经获得的关于理念的知识。而治理国家需要全面知识,那就需要由哲学家提出一个完美社会的方案,然后再由洞晓真理的个别杰出的哲学王进行治理。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柏拉图的“理念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他在可以感知的客观世界之外,生造出一个理念世界,又把这两个世界绝对分离开来,并且错误地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影子。实际上,他抹杀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否认物质世界是人们的知识赖以获得的源泉。他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宗教神秘主义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学说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