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及其补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个案学校随机抽样、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一)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对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与文化资本状况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本科生在文化资本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家庭经济水平高的本科生,其文化资本状况优于家庭经济水平一般和家庭经济水平差的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一般的本科生,其文化资本状况优于家庭经济水平差的本科生。这与本书的假设是相符的。

文化资本的本质内涵意味着,本科生不仅能从学校教育中获得文化再生产,还可以从其原生家庭中获得文化资本。进入大学的本科生,其本身就面对着至少两个场域的转换,一是从高中场域到大学场域的转换;二是从家庭到现代都市的场域转换。在这样的场域转换中,个体会根据自己在场域中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保持或改善自己的处境,为争夺资源而持续努力。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39—41.这种争夺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可能主体会意识到,也可能是无意识中的行动。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本科生,上大学前处于不同的场域范围内,没有场域位置的竞争,并且在各自所属的家庭场域内,他们是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承受者,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同,本科生所承受到的文化资本就存在差异。一般地,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家庭往往会有更多的文化资本再生产给孩子。而在他们到达大学这个共同场域之后,由于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大学场域内的处境也会不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参与资本获取的手段与方法也不同,一般地也是家庭经济水平高的本科生更易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基于以上,不同家庭经济水平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二)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显著相关

通过对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在0.01水平(双侧)检验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8;对家庭经济水平与文化资本状况各因子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家庭经济水平与文化资本状况的四个主因子在0.01水平(双侧)检验上呈显著正相关。

休闲时间活动,如玩乐器、去音乐会、去剧院等是构成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主要方面,而本科生这些休闲时间的活动明显地与家庭经济水平相关。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家庭忙于谋生,因而较少有时间和财力进行这样的休闲活动;反之,家庭经济水平好的家庭已经脱离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为低级的需求,往更高方向的需求发展,因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休闲活动。此外,与家庭经济水平相关的文化资本另一因子是父母经常讨论的话题,如时事、科学、书籍等,经常在家庭场域讨论这些话题的家庭,其子女会慢慢形成惯习,而惯习作为一种特定的形塑机制(structuring mechanism),会固定行动者的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和持久性的禀性(permanent disposition),使行动者能以这种经验性的因素应付各种未被预见、变动不居的情境,完成各种复杂多样的任务。[法]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34.

(三)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可以通过家庭经济水平进行预测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家庭经济水平可以对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进行预测。根据回归分析中逐步进入的结果,可以对因变量文化资本状况进行预测的三个主要的自变量是家庭耐用消费品满意度、在校一年总支出,以及在校一年总支出占家庭年总收入的比重。自变量家庭经济水平解释了因变量文化资本状况变异方差的23.1%,表明还有76.9%没有得到解释。

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资本,或者说作为一种资本的文化形式,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并内化于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之中,塑造人们的习性,从而区隔出不同的社会阶级。家庭是个体文化资本积累的首要场所。家庭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生存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孩子文化资本积累的方式。而孩子从家庭走出来进入大学场域后,作为本科生其文化的获取方式和获得程度也因为家庭所传承的惯习等影响而不同。本科生受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会从原生家庭和教育过程中获得不同量与质的文化资本,而这些就构成了其文化资本状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自变量之一的家庭经济水平,虽然对本科生文化资本有预测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其他众多因素对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影响,如个体后天的努力等。

基于如上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研究可以认为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资本积累。

二、政策建议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会显著地影响本科生文化资本积累,具体地说,如果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高,其文化资本状况更有可能较好;反之亦然。但是这只是一个整体的规律,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这个结论的运用要慎重。而且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水平对文化资本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另外一些影响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因素还有待发掘。所以,对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待,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适应学生的发展,改善其文化资本状况,使之公平成长。尽管如此,基于以上研究和弱势补偿理念,我们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积累实施教育干预。

(一)精准而有效地资助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

20世纪末期,我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推行,一大批家庭经济条件偏弱的学生群体进入大学学习,贫困生成长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占人口多数,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家庭由于缺少获取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且年收入增长速度较慢。而相对较高的大学学费支出,特别是持续上涨的物价水平,给许多经济收入位于中低阶层的家庭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宁宇.A校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补偿政策体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56—59.因此,家庭经济水平处于弱势的本科生,不仅无法在家庭场域内获得应有的文化资本积累,在大学教育中个体的文化资本积累也往往处于劣势。

家庭经济水平影响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而从短期来看,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无法得到迅速提升。因而,改善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方式之一是,给予家庭经济水平处于弱势的本科生以经济上的支持。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得到了来自政府和高校的经济补偿,才能有更多时间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来,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但是当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因为学生、学校和银行等多方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宁宇.A校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补偿政策体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40—44.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政府和社会有限的家庭经济弱势学生补偿资源不能够精准地送达到最需要者的手中,从而使整个补偿资助工作难以达到高效。所以应从制度设计上解决这些问题,以求达到精准而有效地资助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使其拥有积极主动积累文化资本的物质基础。这是一条通过克服这一群体的经济弱势,间接帮助其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路径。

(二)引导经济弱势本科生提升文化资本水准

一方面,从心理上对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提升文化资本水准。大学是学生搭建自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实现由青年过渡为成年的关键期。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中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尊重物质财富,在这种物质主义氛围的笼罩下,经济弱势本科生往往由于经济条件的窘迫,生活和学习不堪重负。他们心理压力较大,容易焦虑不安,缺乏自信。阎秀丽,苑旸,宋真.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2):69—71.教师从心理上对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引导,就应当多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联系,培养师生之间的信赖感,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流露出的闪光点应加以肯定,培养其自信,对学生的迷茫认知和错误观点要及时发现并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性,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文化资本水准。

另一方面,要从行动上进行引导,为经济弱势本科生提升文化资本水准创造条件。在经济场域的弱势位置迫使大部分经济弱势本科生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急切希望摆脱经济弱势地位,而唯一可行或是有效的方式便是学习,所以他们往往把较多的课余时间分配在学习上,忽略文化活动的参与以及对社会关系网络的搭建。程新奎.经济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以布迪厄理论解析华东师大本科生群体的内部差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7—48.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学校从行动上对其进行引导。学校进行引导最基础的方法就是适时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朗诵大会等校园活动能为学生互动提供一个健康的平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竞争协作意识的最佳场所;此外,各学院可以多设立一些助研、助教、助管等勤工助学岗,为经济弱势本科生创造良好条件,这样不仅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可以让他们在与老师的交往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老师的正面影响,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我文化品位;最后,学校应采取各种不同手段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增加体制形态的文化资本存量。如对经济弱势本科生采取报名费减免,或对于考取相应从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的学生加以奖励等。

三、研究反思

当家庭经济水平对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影响的研究落下帷幕之时,研究者满是收获,但也不乏遗憾。研究将教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借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以量化的形式测量本科生的文化资本状况,进而对本科生的成长进行关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此外,根据客观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文化资本进行具象化,为经济弱势本科生提升文化资本水准提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建议,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但是,问卷设计过程中,为了统计的便利,大部分题目是封闭型的单项选择题,这有可能会限制研究对象的想法,并且可能有个别题项由于选项不充分,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研究的效度。另外,个案研究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只是来自个案学校的本科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大学本科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研究结果的推广需要慎重。后续研究可以选取更大样本,进一步验证家庭经济水平对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