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取向研究(1950-201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特色工作

正如上面所述,随着近年来西方对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关注和批评的增多,国内外对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给本书提供了在理论上工作的空间,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在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内容研究上比较深入和成熟,基本形成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或不干涉内政)”原则、国家利益、援助的领域和方式三大方面,这一点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基本是一致的,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的同时,也使研究者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研究政策特征的现象层次,无法进一步深入认识政策特征更本质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已有的理念特征研究中,观点比较零散,解释因素更多地属于具体表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影响因素,且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清晰,缺乏一个完整的框架。因此,从理念特征的层次提出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影响因素,并说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宏观层次上的完整分析框架,是本书的中心工作所在。

(2)对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生成机制研究不足。对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中国特性的成因,大多停留在中国政府文献的解释路径上,很少有研究从一个更深层次,更能解释这些具有稳定性的政策特征的角度分析,这是本书工作的另一个重心,即在理论解释上突出中国的特性,即中国文化的本源性,使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更加清楚有力地说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为何具有这种与西方明显不同的、稳定的中国特征。

因此,本书的研究将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价值取向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特别是突出政策特征中具有稳定性的中国因素,同时从中观层次上对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观念的视角出发,在宏观的理论层次上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解释框架,对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特征的核心价值取向及其诱因做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