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就用的100个心理学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能忽略的首因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对彼此的印象都不错,那么他们接下来的关系发展也会比较顺利;面试的时候,如果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很好,那么不仅你的面试过程甚至入职以后的事业发展都会顺利很多;当然,也有人因为给别人留下了较差的第一印象,从而导致自己与各种“机会”失之交臂。也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并用“日久见人心”来进行驳斥,但事实证明,第一印象确实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曾经有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组比较典型的心理实验:两组被试者被要求分别观察同一张照片,之后描述自己对照片里的人的性格判断。在此观察之前,心理学家先对两组不同的被试者说了两句不同的话。他对甲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的人则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科学家。说完之后,实验就开始了。结果,甲组的人一致认为,照片上的人眼眶深陷、隐藏着罪恶,高耸的额头说明他很固执,死不悔改;乙组的人则认为,照片里的人凹陷的眼眶看起来目光深沉、充满了智慧,高耸的额头是性格坚毅的体现。

事实上,照片里这个人既不是罪犯也不是科学家,只是心理学家随手抽出的一张用于测试的照片罢了。不过这个实验说明,第一印象确实容易让人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式,进而影响人们接下来的判断。很明显,假如对某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在后续的了解中,人们会偏向于挖掘对方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反之,则倾向于观察对方的不足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大多如此。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冯玉祥的原配夫人去世后,许多人都热心地为他介绍续弦。由于他平时公务繁忙,难以和每位姑娘深入接触进行了解,但他又很希望能找到一位品德高尚的女子,于是他采取“面试”的办法来对这些姑娘进行“考核”。他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为什么想嫁给我?”。结果,姑娘们的回答大同小异,要么说因为冯玉祥是英雄,她崇拜英雄;要么说因为冯玉祥官大。面对这类回答,冯玉祥感到很失望。后来有个叫李德全的姑娘给了冯玉祥一个不一样的回答:“上帝怕你做坏事,派我来监督你。”就是这样一个直率而富有个性的回答,让冯玉祥一下子就对李德全刮目相看。派人仔细打听之后,他发现这个姑娘还真是德貌双全,后来他们就喜结良缘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它们都说明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来解释。这个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心理学效应也称为“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主要指人际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对两人今后的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洛钦斯认为,人们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对象经常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尽管有时我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正确的,但总是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像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与某些人一起经历的时光,中间发生的很多经历可能全都忘记了,但是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却一直很清晰。这种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将会直接影响日后人们交往关系的进展,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第一印象不好也会直接导致人们在日后想方设法地避免与某人继续交往。

实验心理学的一项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这种说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般而言,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较大——因为在此之前大脑对于和这种信息相关联的认知是空白的,不易产生干扰;最后输入的信息起的作用也较大——这是因为这一信息距离现在的时间最近。或许大脑这种处理信息的特点决定了首因效应的重要性。另外,就本质而言,首因效应也是一种优先效应。换言之,即使后面的信息在人们的认知中同样被重视,但是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人们多数时候还是会倾向于选择相信前面的信息,以达成自我认知的一致性。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给别人留下较差第一印象的人,在之后与人的交往中逐渐扭转了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同时,生活中总有一些理性的人会客观地看待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并且更看重长期接触中对他人的了解。但是就概率而言,首因效应产生的作用还是会更大一点。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尽己所能地给他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小贴士

首因效应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非常重要,而这一效应中包含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言行举止、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相貌等。因此我们在与人初次交往时,要注意自己各方面的细节,尽量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为双方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