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风文集(第三卷):马克思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怎样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作用

有人断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物物交换”。这种断言实际上根本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各种类型的商品生产的普遍适用性。按照这一断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适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甚至也不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可见,这种断言实际上是想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毫无用处。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种断言也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亚当·斯密的错误的再现。斯密在研究简单商品生产时,提出并坚持劳动价值论。但是,斯密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社会原始不发达状态”即简单商品生产,而不适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上述断言与斯密的这一错误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斯密认为劳动价值论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而做出上述断言的这位经济学家则更彻底,竟认为劳动价值论对简单商品生产也不适用,而只适用于“物物交换”。

斯密的上述想法是一种十分离奇的想法。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断言反映这一经济规律的劳动价值论不适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无异于说,作为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价值规律,不存在于作为商品生产的发达形式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之中。这是一个逻辑悖论。

断言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物物交换”的这位经济学家把斯密的逻辑悖论推到了顶峰:作为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价值规律,不存在于简单商品生产之中,不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之中,也不存在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之中。一句话,作为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价值规律不存在于任何商品生产之中。

上述这种离奇的逻辑悖论也是萨缪尔森的逻辑悖论的翻版。萨缪尔森说,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历史萌芽时的伊甸乐园”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317页。。其实,萨缪尔森也没有真正弄懂斯密的“社会原始不发达状态”指的是什么。斯密本人对“社会原始不发达状态”解释得很清楚,指的是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以前的时代,即资本主义以前的时代,而不是什么“历史萌芽时的伊甸乐园”。

这些逻辑悖论与事实当然不符。劳动价值论来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实践。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许多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所共有的现象。因此,劳动价值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适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深入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普遍适用性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普遍适用性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和供给需求理论的关系。在价值决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评供求论,批评均衡价格论,因为供求论和均衡价格论都否认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断言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供求论和均衡价格论的共同错误是把价格当做价值,把供求影响价格当做供求决定价值。但是,绝不能因为在价值决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供求论,就错误地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研究供给和需求,不研究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形成的作用。恰恰相反,马克思在正确解决了价值决定问题之后,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

供给需求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分别研究了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作用。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以及在较早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使市场价格围绕社会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上下波动: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上涨到社会价值以上;需求小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下降到社会价值以下;需求和供给平衡时,市场价格等于社会价值。

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竞争导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从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在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即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是以等于社会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的社会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上涨到社会生产价格以上;需求小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下降到社会生产价格以下;需求和供给平衡时,市场价格等于社会生产价格。

当社会分工发展到超越国家的界限而形成国际分工的时候,就出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交换中,供给和需求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不是某一国家的市场价格,而是国际价格。国际价格上下波动所围绕的中心不是某一国家的社会价值或社会生产价格,而是国际价值。国际价值不取决于某一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由世界市场上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7卷,405页。。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时,国际价格上涨到国际价值以上;需求小于供给时,国际价格下降到国际价值以下;需求和供给平衡时,国际价格等于国际价值。

生产价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产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价值理论。在生产价格理论问题上,马克思远远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家,也远远超出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是由商品按照价值交换发展而来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竞争导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上下波动所围绕的中心。

国际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际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也不能成为完整的价值理论。在国际价值问题上,马克思也远远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家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商品按国际价值交换,也是由商品按价值交换发展而来的。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世界市场上国际价格上下波动所围绕的中心。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这是一种误解。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着重论述了劳动价值论。那里抽象掉了供给和需求,这种做法在科学研究上是必要的。原因是,在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得到说明之前,供求关系绝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必须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绝不是只见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马克思沿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考察了资本主义竞争,考察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价格,考察了世界市场的国际价格,研究了供给和需求的作用,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西方经济学的供求论只考察供求调节市场价格,并且总是把供求调节市场价格错误地说成是供求决定市场价格。与此不同,马克思在考察了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之后考察了供求同市场价格的关系,因而能正确地认识并说明在简单商品生产和较早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供求调节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供求调节市场价格同社会生产价格的偏离,在世界市场中供求调节国际价格同国际价值的偏离。

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价格这一方面,而且还考察了社会价值调节供求关系这一方面。马克思说:当市场价值发生变化时,市场价值就会调节供求关系:市场价值降低时,需求就会扩大,就能在一定限度内吸收数量较大的商品;相反,市场价值提高时,需求就会缩小,就只能吸收数量较小的商品。关于市场价值调节供求关系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一般都不加考察。只有马克思既考察了供求调节市场价格,又考察了市场价值调节供求关系。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考察结果,可以推广到社会生产价格调节供求关系,还可以推广到国际价值调节供求关系。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经济理论真的有所研究的西方经济学家懂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长处和西方经济学的供求论的短处。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邓肯·K·弗利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能够完美地认识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和方法,为经济理论提供强有力并富有说服力的论证,令人信服地将供给和需求理论纳入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之中。而建立在供求论基础上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现在却是理论贫乏而且形式烦琐”。Foley, D. K.,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1997(February), p.1.像弗利这样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供求论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比我们某些贬损劳动价值论、拜倒在供求论和均衡价格论面前的经济学家的理解和认识,要客观得多,要全面得多,因而要正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