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年

【经】五年,春,公观鱼于棠[129]

【传】传曰:常事曰视[130],非常曰观。礼: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131]。鱼,卑者之事也,公观之,非正也[132]

【注释】

[129]鱼:捕鱼。棠:鲁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北。

[130]常:正常的,常规的。

[131]尸:居,享。

[132]正:合礼仪。ft

【译文】

【经】隐公五年,春天,鲁隐公在棠地观看捕鱼。

【传】《传》说:做符合常规的事情称作“视”,做非常规的事情称作“观”。按照礼制:地位尊贵的人不亲做小事,身份卑微的人不能占有大的功劳。捕鱼,是卑微的人做的事,鲁隐公去观看这件事,是不合礼制的。

【经】夏,四月,葬卫桓公。

【传】月葬[133],故也[134]

【注释】

[133]月葬:记录安葬的月份。

[134]故也:有变故。按照当时的礼制,诸侯去世后五月而葬。卫桓公死于隐公四年三月,此时下葬已经过了十三个月。之所以拖延,是有缘故的,在此期间,卫国发生了伐郑战争、除掉祝吁等系列重大历史事件。ft

【译文】

【经】夏天,四月,安葬卫桓公。

【传】记载下葬的月份,是有变故。

【经】秋,卫师入郕[135]

【传】入者,内弗受也。郕,国也。将卑师众曰师[136]

【注释】

[135]郕(chéng):又作“成”或“盛”。国名,姬姓,周武王同母弟叔武始封于此,故城在今河南范县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汶上西北二十里。据《左传》:郕国曾乘卫国内乱时入侵卫国,此时卫国反击,进入郕国。

[136]将卑:将领的地位卑微。师众:军队人数众多。ft

【译文】

【经】秋天,卫国军队入侵郕国。

【传】“入”,表示郕国国内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行为。郕,是一个国家。将领地位卑微而军队人数众多便称作“师”。

【经】九月,考仲子之宫[137]

【传】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138],成之为夫人也。礼:庶子为君[139],为其母筑宫,使公子主其祭也[140]。于子祭,于孙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隐孙而修之,非隐也。

【注释】

[137]考:古时宗庙宫室或重要器物初成,要举行祭礼,叫做考。仲子:《左传》和《公羊传》认为是鲁桓公的母亲。《穀梁传》认为是鲁孝公之妾,鲁惠公之母。宫:此指仲子的庙。《春秋》的惯例,周公的庙称作太庙,其他人的庙都称作宫。

[138]成:落成。

[139]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140]公子:诸侯之子称为公子,这里当是指庶君的弟弟。ft

【译文】

【经】九月,仲子的庙落成,举行祭礼。

【传】“考”是什么意思?“考”就是落成的意思,庙落成了就可以用夫人之礼来祭祀仲子了。按照礼制:庶子做了国君,为他的母亲修筑庙寝,可以派公子主持祭祀。作为儿子可以祭祀,作为孙子就该停止祭祀了。仲子,是鲁惠公的母亲。鲁隐公作为孙子却修建祭祀她的庙寝,经文这是在批评隐公。

【经】初献六羽[141]

【传】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142],天子八佾,诸公六佾[143],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144]。”《尸子》曰[145]:“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146]。”

【注释】

[141]六羽:六行四十八人的舞队跳舞。羽,指野鸡的翎毛,树之于杆,执之而舞。六羽就是六佾(yì)。另据杨伯峻注,此献六羽与考仲子之宫相关,但是两件事。考仲子之宫是为庙成而举行的落成之祭,所祭是庙。此处是仲子神主入庙,献六羽乐舞。

[142]《夏》:禹乐名,其乐颂扬禹能发扬尧舜之德。

[143]诸公:公与侯对举,此处是指爵位最高的公爵诸侯。佾:古代乐舞八人一行,称作一佾。

[144]僭(jiàn):超越本分,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因为鲁国是侯等爵位的诸侯国,应该用四佾,开始献六佾是超越本分的僭越行为。

[145]《尸子》:先秦杂家著作,原书佚,今有清人辑本。尸子名佼,战国鲁人或魏人。

[146]厉:省减,降格。此处尸子和穀梁子对于诸侯用乐舞的看法相反,但是都认为此处初献六羽是违反了礼乐制度的。所以都隐含了对隐公不遵守礼乐规格的批评之意。其实鲁隐公献六佾符合当时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的礼制。ft

【译文】

【经】鲁隐公开始献上由六行舞队所跳的舞蹈。

【传】“初”是开始的意思。穀梁子说:“跳《夏》之舞,天子用八行舞队,诸公用六行舞队,诸侯用四行舞队。开始献上六行舞队的舞蹈,就是侯等爵位的鲁国开始僭越乐舞规格的意思。”《尸子》说:“跳《夏》之舞,从天子到诸侯都享用八行舞队。开始献上六行舞队的舞蹈,就是开始降低乐舞规格的意思。”

【经】邾人、郑人伐宋[147]

【注释】

[147]邾人、郑人伐宋:据《左传》,伐宋是因为宋国夺取了邾国的田地,邾国向郑国求援。ft

【译文】

【经】邾国人、郑国人攻打宋国。

【经】螟[148]

【传】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149]

【注释】

[148]螟(míng):螟蛾的幼虫,是一种蛀食稻心的害虫。

[149]时:记载季节。ft

【译文】

【经】有螟虫。

【传】是发生了虫灾。灾害很严重就记载月份,不很严重就记载季节。

【经】冬,十有二月,辛巳[150],公子彄卒[151]

【传】隐不爵命大夫[152],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153]

【注释】

[150]辛巳:为当年当月的二十九日。

[151]公子彄(kōu):鲁国大夫,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弟。

[152]爵命:册封任命。

[153]先君:前代已故国君,这里指鲁惠公。ft

【译文】

【经】冬天,十二月,辛巳(二十九)日,公子彄去世。

【传】隐公没有册封任命过大夫,经文里称“公子彄”,为什么呢?因为彄是前代国君的大夫。

【经】宋人伐郑[154],围长葛[155]

【传】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久之也[156]。伐不逾时[157],战不逐奔[158],诛不填服[159]。苞人民、殴牛马曰侵[160]。斩树木、坏宫室曰伐[161]

【注释】

[154]宋人伐郑:据《左传》,是宋国人对邾国、郑国伐宋的报复。

[155]长葛:郑地,在今河南长葛东北二十余里。

[156]久之:指此次围长葛的时间很长,直到六年冬天才攻下长葛。

[157]时:季节。

[158]奔:逃兵。

[159]填服:杀戮降服的人。填,通“殄”,杀戮的意思。服,被降服的人。

[160]苞(fú):同“俘”,俘获。殴:通“驱”,驱赶。

[161]伐:对于“侵”和“伐”的区别有多种说法。《左传》认为是“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公羊传》认为是“觕(cū)者曰侵,精者曰伐”,觕指骚扰边界,精指深入其国。ft

【译文】

【经】宋国人攻打郑国,围攻长葛。

【传】攻打一国通常不说围攻城邑,这里说了,为什么呢?因为围攻得太久了。攻打一国的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季节,作战时不应该追赶逃兵,诛杀敌人不应该杀害已经降服的人。俘获百姓、驱赶牲畜叫做“侵”。砍倒树木、毁坏房屋叫做“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