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一面旗帜,指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寄托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凝聚亿万人民的奋斗,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进军。
一条道路,通向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破浪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我们倍感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新局、谋长远、解难题、办大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半年经济增速6.9%!
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用稳的格局、好的态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鲜活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砥砺奋进——
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推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一系列重大工作的推进,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终于办成。
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等多个高规格的“小组”“委员会”,到召开新闻舆论、文艺工作、群团工作等多个领域的最高级别会议,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一方面更加重视党的领导,另一方面着力管党治党。”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五年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危害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奋进步伐更加坚定。
以适应新常态为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愿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谋定长远的眼光全面依法治国;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指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和平共赢”的心胸开启大国外交……中华大地上,一派百舸争流、只争朝夕的动人画面。
五年成就辉煌——
今年以来,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先后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而在此前4年间,中国已有累计5564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
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见证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追求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如椽之笔,续写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五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
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五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力破藩篱,“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进一步拓展开放格局;
体现社会和谐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五年来,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与时俱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
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实践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到新阶段的同时,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了新境界。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新常态到新发展理念,从“四个自信”到“四个伟大”,从“一带一路”建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长风万里,破浪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
我们倍加清醒: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不久前,因监管不力导致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甘肃省委和省政府被责成向党中央作出深刻检查。以“两办”名义对一个省区发出通报,措辞之严厉,问责之严肃,十分罕见。
敢于“自曝家丑”,敢于动真碰硬,这一举动的背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自觉和责任担当。
沧海横流,风云际会。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空前繁重的任务和艰巨的挑战。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这一重大战略判断。
把握“关键时期”,必须对我们身处的国情现状有清醒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认为,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把握“关键时期”,必须对我们肩负的使命责任有清醒认识。
在时空的坐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程过半;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继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使命交到了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指出,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事关党能否兑现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否开好局、起好步。
把握“关键时期”,必须对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有清醒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当前,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国内社会剧烈变革,伴随大国崛起各类风险如影随形;4000多万人口尚未脱贫,其中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反贫困斗争到了决战阶段;雾霾天气时常来袭,防污治污任重道远,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这就是总书记说的‘三大攻坚战’——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而越要成为强国越要化解风险。”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指出,坚决打赢这“三大攻坚战”,是我们必须妥善应对的挑战,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勇气、善做善成的智慧。
面对风险挑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先进性、纯洁性,就难以用“自身硬”去打国家和社会治理这块“硬的铁”。
关键时期呼唤关键担当,关键时刻要有关键作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漫征程上,任务和责任越重、风险和挑战越大,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立足国情,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增强忧患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我们愈发坚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高举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拓创新,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在当今国外媒体评论中国的话语中,剔除那些抱着固有的偏见和别有用心的攻击,出现最多的词汇便是“中国奇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续写奇迹新篇章,世界期待,万众瞩目。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
党史专家们注意到,自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科学命题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主题词。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一条崭新的道路探索前行。30多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严书翰说。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论自信是引领,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支撑,‘四个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我们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韩振峰说,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央企业党组(党委)专职副书记进入董事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舆论认为,这一举措将通过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秘诀’。”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认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并以此指导实践。
理论之树常青,事业才能常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必须保持永不停滞、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干出来的。实现百年梦想,谱写时代华章,仍然要靠埋头苦干,要靠实干兴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让蓝图不断变为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认为,只有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奏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华彩乐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回首过往,辉煌成就令人倍加自信。展望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新华社北京2017年8月17日电 记者张晓松、黄小希、朱基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