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本款板型制作与结构分析
一、袖窿处分割的八开身结构
八开身上衣结构(图1-14)是女装最为基础的结构之一,我们可以运用这个结构做出很多板型设计。在板型设计时量的设计与分配需要根据款式的风格而定。
图1-14
制图的部位简介:
1.衣长
衣长根据款式设计的需要来设定,这个款式长度至臀围位置。
2.袖窿深线
一般根据袖窿弧长达到的总值为参考,袖窿弧总长为胸围的1/2加减调节数1~2cm即可。例如,制板时起板胸围为94cm,那么袖窿总弧长达到47cm左右,如果是立体感很强的袖型,则需减掉1~2cm,如果是较大的袖肥,则需加上1~2cm,这样做出的板型袖肥虽大,但是立体感也不会很弱。一般胸围为91~94cm,袖窿深线定在23~25cm即可达到相关数值,袖窿段比例也比较协调。袖窿深的数值和服装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胸围的情况下,宽松款袖窿深数值偏大,而合体款则袖窿深数值偏小。
3.腰节线
160/84A体腰节线高度一般定在39~41cm,不是单纯的一个点,上下波动范围为3cm。腰节线的位置同样取决于服装的风格,如果款式设计为高腰款,那么需要适当地提高腰线。在7~8.5cm的开领宽度下,以此数据为准即可。如开领越宽,则腰节线数据越小,所以腰节线高度需根据开领宽度调整,开领越宽起板时的上平线离开侧颈点越远,沿着肩斜而下,那么这个时候腰节数据一定会发生变化,所以开领宽的款式最好用原型画法来制板。这类方法我们会在具体款式案例中讲到。
4.开领
人体颈侧点距后中的弧线距离约为7cm。在设计开领数据时以此作为设计基础。本款制图后领宽的1/2是8cm,也就是离开颈侧点1cm的状态。后领深是2.3cm。由于人体的前颈宽小于后颈宽,故前领宽的1/2设定为7.5cm。前领深根据款式领型的设计来确定,此处是在前领宽的基础上加0.5cm,即8cm。
5.肩斜
后肩斜为15∶5,前肩斜为15∶6。
6.臀围线
自腰节线向下18cm作臀围线,臀围在具体的款式造型需求下根据实际的下摆的造型状态来调整数据。量的分配要和谐,在每个分割中加减量即可。避免将所有的放量或者减量集中到侧缝,否则出现的板型将是一个扁平状态或是出现斜绺,整体缺乏美感。
7.后中
女性人体前胸挺后背直,后中弧线曲度不明显,故此处收量设计不宜过大。
8.后刀背缝
后肩胛骨竖直向下对应的腰围处是后腰最细的部位。肩胛骨的凸起是后背曲势中的最高点,最高点下必然是一个最低点,这个最低点就在后中腰脊椎向内的7~9cm处,所以将这个分割位置设在此部位的附近区域,设计较大的设计量,收腰后的效果才会理想。收量与放量应该根据人体的具体凸点与凹点来确定。如果收量设计的位置不恰当,板型设计将与人体脱节,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在线形走势上要自然顺畅,服装外形才会美观。
9.BP点
BP点与颈侧点的直线距离,少女为23~24cm,妇女为25~26.5cm。BP点与前中的横向直线距离,少女为8~9cm,妇女为9~10cm。
10.胸省量
首先要根据亚洲的人体体型设计,然后根据服装胸腰差的大小决定胸省量,最后要根据款式特点来确定。如果款式图中刀背缝分割的位置距BP点较远,无法将胸省量完全转化,可以采用吃缩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吃缩量要控制在0.8cm以下,如果是涂层等较硬的面料吃缩量要更小。
11.前片的分割线
在人体腰围线上自前中向左、右移动7.5~9cm是前腰最细的位置,也就是BP点下对应的腰位处是最凹的位置,那么前片的分割线可根据这个数值来确定位置,同时要考虑面积的分配比例是否优美。
12.前中叠门
其宽度参照纽扣的直径。
13.前下跌量
女性体型胸凸造成的前长平衡所需。
二、肩部分割的八开身结构
肩部分割的八开身结构比袖窿处分割的八开身结构塑型效果更好。由后肩分割线将肩胛的省量处理掉一部分,这样可以防止后背的衣绺下泄。这个量的设计使后片的平面状态转折出侧面,当你将肩胛省量捏起收掉的时候,你会发现布料在侧面部位形成一个新的棱面,这个棱面转折出的一个面就是人体厚度面与后背宽度面的一个相连的面。
关于肩斜:肩线部位是前后片的公共区域,胸省量大小、撇胸量、布料垂坠性都是影响肩斜的因素。在同等肩斜比值下,若袖窿处有分割就可将肩胛省量转移到分割线处处理掉。没有分割则将肩胛省量一部分放到袖窿内当做松量。在肩线上不需要使用全省量,由于服装布料不同于皮肤,不需要像皮肤那样紧贴身体,而这种空隙也正是服装与人体间的松量。肩部分割的八开身结构如图1-15所示。
图1-15
成品规格(cm):后中长56 领宽16 肩宽39 胸围91 腰围76
三、十二开身结构
女性独特的胸、腰部形态,以及构成人体的正面、后面、左右侧面四个转折面,都是十二开身结构需要解决的板型问题。胸凸和收腰设计能够展现女性的体态美,转折面的塑造是型体自然过渡的需要。例如八开身结构只是做出了人体前后两个平面的扁平状态,没有塑造出人体的侧面,而侧面的塑造则需要转化胸省和处理肩胛省量,将分割线设计在胸宽、背宽竖直向下的位置,并留出满足人体舒适度的松量。
下面讲述的十二开身结构的分割位置为:(1)BP点向下,此处为收腰量最大的位置。(2)胸宽、背宽处,塑造出人体正面与后面的连接面,(3)侧缝。如图1-16所示。
图1-16
成品规格(cm):后中长57 肩宽38 胸围91
四、三开身结构
(一)三开身结构形成原理
三开身纸样由四开身结构演化而来,四开身作为人体平面基本分割结构,经过合并、分割演化出三开身结构。在演化过程里造成一些量的缺失,通常采用工艺手段来弥补,如腰间的重叠量。在其中只能扒开各个分割位置,补足由重叠量造成缺失的尺寸,顺合体态,如图1-17所示。
图1-17
合并前后刀背分割生成新的刀背位置线。离开前中至腰部最细处的位置越远,产生的腰间重叠量越多,扒开量也便需要增大。
(二)三开身结构制板(图1-18)
图1-18
成品规格(cm):后衣长57 胸围92 肩宽39 腰围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