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苏州评弹(以下简称“评弹”)是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合称,是起源于苏州、盛行于江南的地方曲艺,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优秀民族文化瑰宝,被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渊源可远溯唐宋,兴起于明末清初,后经柳敬亭、王周士及其他艺人不懈努力,渐成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而风行于江南。上海开埠,评弹及其他曲艺先后移入沪上。上海遂成为评弹最重要的演出活动中心。
评弹艺术产生尚早,享誉苏沪,但对其所做的学术研究相对滞后。晚清时期,以弹词小说为对象的文学探讨首开先河。由于受“西方叙事理论发达、小说至上观念”与“文学救国、小说救国的功利期待”观念的双重作用与影响,夏曾佑、狄平子等认为弹词小说是旧体小说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俗文学”成为20世纪学术研究的一大取向,作为“俗文学”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弹词小说备受追捧。郑振铎、谭正璧等人著书立说来肯定弹词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功用,构成此后评弹文学研究的思路与框架,影响颇大。在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学者开始了对评弹曲艺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组织化运动,加强社会管理。在评弹界,国营、集体评弹团先后成立,依靠组织优势进行搜集研究资料、整理演出脚本、汇编创新作品、欣赏曲艺形式四个方面工作,代表作有《怎样欣赏评弹》《评弹创作选集》《评弹创新研究》《评弹艺人谈艺录》等。评弹的曲艺研究在客观上为史学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改革开放后,评弹的史学研究以周良为代表,先后编纂了《苏州评弹旧闻钞》《陈云和苏州评弹交往实录》等资料集,出版了《苏州评弹史稿》《苏州评话弹词史》等著作。其学术之路从史料入手到理论升华,展现了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进入新世纪,随着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传入,特别是对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借鉴,诞生了一系列评弹史学研究的精品。在研究领域上,有研究书场的(如吴琛瑜的《书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有研究特殊群体的(如周巍的《弦边婴宛: 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有研究传播途径的(如申浩的《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有从市场角度研究特殊时段的评弹发展的(如何其亮的《个体与集体之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弹事业》)。在研究时段上,吴琛瑜、周巍、申浩是从宏观角度论述晚清至民国时期评弹在苏州的发展状况,及由苏移沪的转变历程,这是一次长期而缓慢的社会变迁。而张盛满的《评弹1949: 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时代背景,探讨社会巨变之下艺人的生活及日常。
在梳理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弹的史学研究仍有进一步挖掘和深入探讨的余地:研究对象上,艺人组织的变迁历程仍需细化,对1949年之后艺人组织变化情况的探讨仍显不足;研究时段上,1949年之后艺人组织的变化是评弹发展第三次高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要原因,具有时代特殊性;研究理论上,何其亮以“评弹体系”的理论为框架,从市场角度,按时间顺序纵向梳理评弹事业,而本文通过构建评弹组织视角,既对组织化发展历程做纵向论述,又对组织各个要素进行横向探讨,结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来论述团内外艺人、评弹曲种与其他曲艺在组织化过程中的盛衰变迁史。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评弹界首个国营评弹团(上海评弹团)为研究中心,以该团成立的1951年至评弹界组织化完成的1960年为研究时限,通过构建评弹组织视角,“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论述组织化过程中社会变迁对艺人言行上的影响,及社会变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其中,评弹组织视角由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成员、组织实践、组织权术五部分构成。
组织结构关注在由单干到集体的身份转变中,艺人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在梳理行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以上海评弹团为例,论述集体组织的奋斗目标、成员变化、剧团缺陷、推广情况等内容,展示组织结构的变迁过程及时代特征。组织文化将着力点放置于评弹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传统书目趋时更新、新编书目备受追捧的局面形成后,上海评弹团在整旧创新的工作中明确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演出形式由传统长篇向中短篇方向发展,演出内容由不完整的脚本向内容固定的剧本改变,完成了文化形象的塑造。组织成员分为两个部分:对传统社会艺人的收入调节和对新社会艺人的培养管理。前者讨论单干艺人拆账制度的变迁概况,上海评弹团工资制度的形成、调整及改革历程,即由不固定的拆账制度向固定的工资制度演变,以阐明组织化对艺人经济层面的影响。后者讨论青年艺人的培养机制,由跟班听书的技艺传承转化为集体教学的班级培训,厘清组织化对艺术传承层面的影响。组织实践关注艺人对文艺演出要求的适应情况,由追求艺术性到倡导政治性的转换,即政府借助文艺演出活动,凭借上海评弹团的示范作用,加强对演出活动的管理力度,在组织保障的基础上,将文艺演出转变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与上述四个层面不同,组织权术并非限于某一固定层面,而是穿插于各个不同层面之中,关注组织中的某位领导人,在组织结构的扭转、组织文化的塑造、组织成员的管理与培养、组织实践的效能转换等方面,按照集体或个人意志,利用手中权力,进行的调节。
总之,借助“评弹组织视角”,既可以深入组织系统内部,详述组织自身的运作流程,如组织结构的逆转、组织文化的塑造、组织成员的管理与培养等内容,又可以关注组织系统的外部实践情况,如组织实践的效能转换,同时,借助组织权术将组织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相衔接,从而形成了对评弹组织整体的系统认识,避免了就事论事的简单罗列和盲人摸象的孤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