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成本按其习性的分类以及成本习性分析方法。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该定义特别强调成本的形成原因(目的性)和成本发生的必要性,对成本发生的时态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定。而且,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志分成不同的类别,以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常见的几种成本分类标志包括成本的经济用途、成本的可控性、成本的可辨认性、成本的可盘存性、成本实际发生的时态以及成本核算目标等。
成本习性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习性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分析的出发点,也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而保持相对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随产销量增减而发生同比例、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随产销量增减而发生同方向、但不是同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成本习性只有在相关范围内才保持不变,因此各种成本的分类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换性。
成本习性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习性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混合成本进行分解,最终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在管理会计中,成本习性分析建立在相关范围假设和一元线性假设基础上。一般情况下,成本习性分析的程序包括单步骤分析和多步骤分析两类,但无论采取哪种程序,最终的分析结果都应当一致。成本习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工程分析法、账户分析法和历史资料分析法。其中,历史资料分析法又包括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总体而言,每一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尽管成本习性分析在管理会计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