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季度财政运行情况与未来展望
杨志勇
ZB2013(0423)-0014/0102-DT007/0020
2013年第一季度,财政收入维持了低速增长态势。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中的诸多隐忧,财政收入形势仍然严峻。如处理不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财税改革。2013年预算赤字规模创新高,但更应关注地方债风险。
一 第一季度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1~3月份,全国财政累计收入32034亿元(不含债务收入,下同),同比增长6.9%。其中,中央本级收入14606亿元,地方本级收入17428亿元。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仅为6.9%,低于同期GDP(7.7%)的增幅。
(二)财政支出增速回落
1~3月份,全国财政累计支出27037亿元(不含债务还本支出,下同),同比增长12.1%。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044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2993亿元。和上年相比,第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增速已大幅回落。在各项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最大比例,教育支出仍维持较高水平。
二 对第一季度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财税改革难度可能因此增加
第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增长6.8%,比2012年同期回落7.8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财政收入形势极为严峻。
地方财政收入(本级)同比增长13.7%,看上去很美,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房地产交易的活跃。新“国五条”更是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短期刺激效果。未来房地产形势已变得非常微妙。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持续发酵,部分二线、三线城市房价大幅下调现象可能在大城市蔓延,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而很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房地产行业不仅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公共预算收入),还影响地方政府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收入,可能使地方政府的运行不可持续。
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2.4%。这显示当前物价压力相对较小。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末增加1.9个百分点。超过百万亿的货币余额和较快的增速意味着货币超发。中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体,税收收入短期内容易因货币超发而增加。对当下物价上涨压力小,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不会有通胀压力。货币超发不一定马上带来物价上涨,但货币政策滞后效应也可能带来报复性的通货膨胀。若此效应发挥,未来财政收入形势只会是雪上加霜。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餐饮业的影响已得到确认,但影响相对有限。畸形消费支撑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厉行节约措施正在发挥作用,一些地区的支柱行业如烟酒行业就可能受此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仍然需要经济增长,但不需要那些低质量、低效益不可持续的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形势仍然有一些“黑天鹅”式因素。从目前来看,H7N9的影响还很有限,但这已对畜牧业等相关行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而且还会对财政支出形成压力。
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财税改革。这只能通过控制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来加以消化。无形之中,财税改革难度大为增加。
(二)赤字规模创新高但更需关注地方债风险
2013年中国财政预算赤字达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如果排除掉1000亿元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因素的影响,那么2013年度预算赤字实际上达到1.3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赤字规模事出有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之前,积极财政政策仍有实施的必要性。约为20%的超高水平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理应有较大的降低余地。但是,多年来货币超发所积累起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使得货币政策空间选择受限。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道路充满荆棘。这样,积极财政政策只能继续实施。
2013年1.3万亿财政赤字规模,比2012年同口径财政赤字1.07万亿元,只增加2300亿元。其中,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比2012年的实际赤字增加1500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中央财政赤字实际上只是在2012年的基础之上保持大致稳定,并未做大幅扩张。当然,巨额财政赤字也是事实。
财政支出刚性,特别是民生支出压力较大。这决定了可支配财力增加的必要性。2013年“营改增”试点继续加快意味着减税规模还会持续扩大。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是财政正常运行的需要,更是公共服务保障的需要。
2013年中央国债余额限额为91208.35亿元。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财政相对健全。无论是财政赤字率(低于3%),还是国债负担率(低于60%)都处于安全范围内。这是中国在2013年继续保持较大财政赤字规模的重要基础。当然,财政支出也有限度。未来更应该注意控制财政支出规模,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历史欠账需要偿还,但还应注意建立有效率的社会福利制度,而非超越发展水平做不可持续的高福利承诺。
中国政府债务风险不在公共预算赤字,而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上。较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速度不能不引起警惕。当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都会转化为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但是,2012年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10.5%,地方政府支付风险大幅提高。一旦地方政府出现支付危机,最后债务只会往中央政府转嫁。因此,管理并疏导地方政府性债务更加重要。目前,地方政府非经常性支出主要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状况需要改变。最后可能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兜底”的财政部门应该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在此类债务的形成过程中财政部门应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