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策略
我们在前文领略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博弈,了解了商家为了销售而使出的各种博弈手段,明白了“囚徒困境”并非仅仅是“困”,只要换种方式,同样可以打通出路。在企业或集体中,决策者经常会将“囚徒困境”应用在员工身上,借此让员工更加卖力地干活,彼此竞争。
其实很简单,老板们只要制定一个标准:表现最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嘉奖,没有达到公司要求标准的员工予以淘汰。只要员工从心理上接受了这场博弈,那么,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开始卖力地工作了。可能你会说:现在的企业不就是如此吗?没错,人们都知道优胜劣汰、奖罚分明,但不太了解这是老板有意设计的“囚徒困境”。
某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进入市场,为此招聘了20名销售人员。但是这种产品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所以该如何衡量评估销售人员是否勤奋卖力呢?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绩效标准来评估销售人员的表现,也就是用这20名销售人员的工作成绩来判定。
因为此前没有同类商品,所以无法用明确客观的数据作为标准,但是员工的销售业绩是明摆着的。谁的销售成绩好,就给予相应奖励;反之淘汰出局。而这种业绩的对比评估则会让销售人员陷入彼此竞争的囚徒困境。
假设销售人员A与B进行博弈,两人都可以选择每月工作20天或者25天。虽然销售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用每天坐班打卡,看不到实际的工作时间,但也并非全无约束。不管销售人员是老老实实干活还是回家睡觉,总之,月底的成绩会说明一切。一般情况下,工作25天的员工在业绩上会领先20天的。
如果A和B的工作时间相同,可能会得到相同的评价。如果两个销售人员想要得到相同评价,就有可能选择一起偷懒,如果两个人都在干别的事而没有忙工作,大家的表现看起来都差不多。如此一来,两个人都会选择20天而不是25天。虽然消极怠工可能会让他们离精英业务人员越来越远,但是对于那些更喜欢享受清闲混日子的人来说,他们也乐意接受。
但是老板也不傻,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手底下的员工享清福。老板会设计一种让员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的“囚徒困境”。比如A每月工作25天,而B是20天,老板会奖励A而批评B。所以对AB来说,最佳的选择当然是工作25天。虽然每个人都想偷懒、休息,但是当老板采用这种对比评估的标准时,囚徒困境会让两个人彼此产生难以合作的裂缝。毕竟有了奖惩措施,你就很难说服别人一起去偷懒。而且,就算可以串通一气继续放羊,将老板制定的标准瓦解,那又有什么用呢?老板不会因此失去激励员工的方法,他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两个人开除,用这件事来激励其他员工。
为什么说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博弈,这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每一个上班工作赚工资的人,其实都在博弈。和客户博弈、和同事博弈、和老板博弈,虽然有的博弈我们不得不参与,但既然参与进来了,就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毕竟,谁都不愿意轻易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