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原子
缩小的实验室
——来,伸出你们的手,让我带你们去一个微视的世界。首先,我们先来到这个能放大能缩小的实验室。
我们走进去,已经有人在等我们了。
“哦,博士,您好呀!”
“你们好,欢迎来这里,让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个小屋。这个屋子是由特殊材料建成的,看看这个把手,只要我把它向右一转,我们就会缩小,一分钟后可以缩小到千分之一。那时候我们走出去,就会有一双能够媲美精细显微镜的眼睛。如果大家觉得还不够,再回到这个小屋,我还可以让大家再缩小1000倍。来,准备好,转!”
我们现在已经是“蚂蚁人”了……听到的都是一些沙沙、咔咔等非常嘈杂的声音,这是因为我们的耳朵已经失去了调节声波的功能。我们的眼睛,我的天,我们可以看到青草里一个又一个的细胞小房子,甚至小房子里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小颗粒,有长条状的,有圆圆的,那是细胞里的“家具”吗?哇呜,飘来一大滴血液,原来血液里有这么多细菌啊,那个圆饼状的是血红细胞、长杆状的是大肠杆菌……可是我们还是看不到分子啊。
脸颊被大风吹得有点儿痛,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屋子里,看来大家还想再小一些,因为我们还没看到分子啊。接着转动把手。我的天,怎么这么黑啊,地震了吗,怎么会这么动荡?等我们完全变小后,我们看到了小屋外面的场景。狂风呼啸,还有好像是子弹一样的东西不断轰击着我们的屋子,这些子弹速度非常快啊,都看不清它们的运动。这时,博士说话了:
“我们现在不能出去,我们现在只有正常身高的百万分之一,也就是只有1.5微米,哦,那位身高2米的篮球运动员先生,您现在是2微米。我们的头发有一亿分之一厘米,十亿分之一厘米就是一个‘埃’,是原子与分子的长度单位。外面那些子弹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是的,先生,空气分子的直径是2~3个埃,而且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真的非常快。
“刚才我们走到屋子外面,感觉到风中有沙子吹打在我们的脸上:那是直径大的个别分子聚集体。但现在我们更小了,所以那些子弹对于我们来说就太危险了,这些子弹就是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分子运动太快,我们无法看清它们。先生们,我们和小屋不能变得更小了,因为更小的我们将无法承受外面世界的攻击,所以,我们的缩小之旅到此结束。”博士说完之后,将把手向左转了回去。
刚才的旅程虽然是我们的想象,但是却是根据科学研究理论得出的合理情景。
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和周围的物体接触,有像花草一样有生命的东西,也有像桌椅一般无生命的东西,有固体,有液体,当然也有气体。所有的这些用学术化的词语描述就是——物质。某种物质它有什么样的构造,又会有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呢?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在进行缩小旅程之前我们总是觉得物质是一个整体,没有空隙。比如磁铁、水,还有空气。但是缩小后的我们,却看到原来青草里有那么多的细胞、一滴血里也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细菌,甚至空气中有那么剧烈的“子弹攻击”。
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气球,在炎热的夏天,气球容易爆裂,而冬天则不会。所以,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物质的内部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孔隙。
为什么会有孔隙呢?任何物质在无限放大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这些小粒子有的叫作原子,有的则叫分子。这是由物质性质决定的。而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运动范围。粒子与粒子接近时会互相排斥,所以无法黏在一起。
我们将粒子连同它周围的运动范围看成一个弹性球。球的半径一般用埃注。做单位,每种元素都是大小不同的弹性球。比如,氢原子球半径是0.79埃,硫原子球半径是1.04埃。那么这些弹性球如何排列堆积组成物质呢?
注米,简称埃,是晶体学、原子物理、超显微结构等常用的长度单位,等于纳米的
NaCl的结构模型
FeS2的结构模型
如果我们把同种球随便放进一个盒子里,球便会胡乱滚开,所占的容积要大于整齐堆积的小球总体积。各种各样的堆积方法中,占得容积最小的方法叫作最紧堆聚法。具体做法是:
将一堆小珠子放在碟子里,轻轻敲打碟子。所有珠子会向碟子中心滚动,很快会排列成行。你会发现,球心之间的连线彼此成60°角。比如铜、金等金属原子便是这样的堆积方法。
如果是两种不同的球,比如食盐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氯离子弹性球要比钠离子弹性球大。排列方式是两个大球中间穿插一个小球,每个大球被6个小球包围,而每个小球也被6个大球包围。
所以,物质是由最小的粒子——原子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组合而成。
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这个思想早在公元前600至前400年间被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希腊文的原意是“不可分的”)。直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他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是单一的,独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同类原子的属性也是一致的。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9种。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两两或是多个互相结合可以生成绝大多数物质的分子(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比如稀有气体)。物质中原子和分子的数目是非常多的。例如,18克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起初人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元素放射现象的探讨,人们才明白原子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每个原子的中心都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虽然原子核非常小,但是却占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原子核外是不断绕着核旋转的电子,电子的个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对于元素来说,它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决定的。所以,即使是不同的原子,只要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一样,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便是相似的。比如氯、溴、碘。
氢、氦和铍的原子结构图。原子核在结构中心,核外的圆圈代表电子轨道
氢和钠的原子结构图
如图是几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不同的原子,核外电子轨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