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调控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居民部门的影响

存款是中国居民主要的金融资产形式。因此,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将会对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1)存款利率现状与效果

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呈现高增长和低存款利率弹性的特点。究其原因,存款利率与消费、存款利率与储蓄均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与消费负相关、与储蓄正相关,低存款利率政策可以降低储蓄、扩大消费。在考虑收入变动的情况下,低存款利率政策会降低存款人的利息收入,而收入是消费的来源,进而会抑制消费。存款利率最终对消费和储蓄影响的大小要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弱。存款利率对消费的替代效应很弱。在低存款利率政策条件下,中国多年来的“高储蓄”现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保障不健全和对未来消费的高预期,二是储蓄存款之外的投资渠道狭窄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即使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存款增长率依然很高。靠降低利率来降低居民储蓄、刺激消费的政策是基本无效的。

经济改革使中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市场化的就业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各类用人主体基本都实现了市场化就业。当前,“体制内”就业人员包括公务员、军警人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和国有企业的“正式工”,占全体就业人员的比例较改革开放初期大大下降,占就业人员大部分的“体制外”就业人员和业主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来源广泛,主要有养老、教育、医疗和住房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居民预计将来的支出有可能大大增加,由于这些制度关系到每个居民一生的安排,居民选择高储蓄进行应对。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居民储蓄连续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融资金融体制是间接融资体制,即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制。居民存款投资选择余地很小。在成熟的发达国家,存款的主要替代渠道是股票。改革开放后,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于1990年,迄今仅有20多年的时间,呈现规模小、风险大的基本特点。规模小体现在中国股票各年的流通市值占同期居民存款的20%左右,而且流通市值中购买者还包括大量的机构和公司,居民实际能购买的比例更小。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长期实行低存款利率的政策。这影响居民收入的提高。存款利息作为存款的收益,居民部门对其是十分关心的。储蓄利率弹性极小的主要原因是各影响因素中居民存款利率以外的因素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利率本身。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储蓄者对存款利率是足够敏感的,甚至是极度敏感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一些中小城市的金融风波就是证明如1989年湖北襄樊爱国储蓄月事件。1989年3月是湖北省襄樊市的爱国储蓄月,从3月1日起,各银行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随后拍卖式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前半个月时间里,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大幅上调,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储蓄所利率也不同,甚至同一储蓄所同一天上午和下午的存款利率都不同。襄樊市民纷纷请假上街奔跑于各个银行网点,金融秩序混乱。到3月15日中午,各银行支撑不住,宣布暂停营业,愤怒的市民砸破了银行储蓄所。。这些金融风波的本质就是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不顾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高息揽存,或者变相地高息揽存。为了增加微小的利息收入,人们宁肯不上班,排队更换存款所在的银行。杜绝高息揽存是中国严格实行利率管制的目的之一,也是实行低利率政策的前提,至今仍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国债的热销也是利率敏感性的表现,国债与银行存款一样都是国家信用级别的金融产品,流动性略低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正是略高的收益使得国债成为极受欢迎的储蓄存款的替代品。可见,不考虑其他因素,储蓄的利率弹性是充分的。

(2)存款利率对中国居民部门储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是不一样的。高收入者边际储蓄倾向极低,其典型代表是民营企业主,高收入者收入的来源一般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实业经营所得、资产收益等财产性收入,这些收入的性质决定了其边际储蓄倾向极低。实业经营一般是负债经营,实业的拥有者尚需在资金市场上融资,所以一般不会有将企业收入通过分红等形式转成个人收入并以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的倾向。资产性收入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两大部分。一定规模以上的金融资产持有人一般不是风险的极度厌恶者,只有风险的极度厌恶者才会选择储蓄存款这种金融工具。一般情况下,相对于股票等金融资产,高收入阶层持有储蓄存款的倾向也是较低的。持有自住以外投资性不动产的高收入阶层采用高负债经营,一般需要按揭率较高的银行贷款支持,所以不动产的性质决定了高收入阶层持有不动产只会降低其银行存款倾向。低收入阶层边际储蓄倾向最高,低收入阶层的大部分收入已经在当期消费,能用于积累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往往只能满足其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他们是风险的极度厌恶者,所以低收入阶层选择储蓄存款的倾向极大。并且由于收入的低水平和零星性,在更多情况下,低收入者选择的是利率更低的活期存款。中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处于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之间。该阶层收入水平为中等,收入来源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为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整体上为中等,但跨度较大。一方面,中收入阶层会选择将一部分收入存入银行,以满足大部分交易需求和部分预防需求;另一方面,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收入阶层选择将剩余收入投资于金融资产,中等收入的小企业主会选择扩大企业规模。综上,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不管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只要有存款,就必然受低利率政策的影响,就必然有一部分利率收入转化为存款被银行发放到贷款者手中。

(3)现行存款利率政策下存款利率市场化替代工具:理财产品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造成了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存款利率实际低于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开始寻找新的出口。银行由于利润和规避监管的需求,开发了理财产品这一新的金融产品,通过理财产品,银行将居民存款转向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这本身是一个代理投资的过程,但是普遍存在的刚性兑付造成理财产品具有储蓄存款的特征,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对存款利息具有替代作用,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又有一定的市场化特征,因此理财产品成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替代。

理财产品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替代,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有许多促进作用。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以及收益率定价都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有积极影响。理财产品基于市场竞争、供需调节等市场行为形成的收益率为存款市场化利率的定价提供了参考。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时期,存款理财化加剧了储蓄搬家,也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同时理财产品的定价也更真实地反映了资金价格。理财产品从产品设计、产品形态上都与货币市场紧密相连,是对当前利率管控的创新和突破,是市场化利率运作的雏形。

(4)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加速,进入攻坚阶段。但是此次政策的公布并未涉及存款利率的调整,这是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根据世界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更高的条件,否则利率市场化不但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对于一个金融系统来说,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进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银行部门具备一定的金融创新能力。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部门首先面临利润的减少,因此不能再仅依靠利差收益,必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或引入一些不受利率影响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具备一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获利方式。除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之外,银行部门还必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推动内部管理制度创新,强化定价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也有学者指出,放开存款利率可以倒逼银行部门进行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各银行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减少政策推出以后的各种风险。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及大型股份银行初步具备这种能力,中小型银行尚需努力,应通过走差异化道路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必须受到严格管制。一般情况下,存款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这会加剧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在目前没有放开利率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就多次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其威力是巨大的,如果防范不足就会酿成金融危机。资本项目管制是防范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的一道屏障,因此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是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再次,要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建立机制防止银行部门恶性竞争。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银行部门自行确定,为了揽储,各银行必然加大竞争力度。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这种竞争可能演变成恶意竞争,诱发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导致银行危机。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作为政府调控的货币工具,而成为政府调控的对象,这时政府需要通过其他货币工具,如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来干预市场,调控市场利率,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最后,要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减小该政策对市场的冲击。这就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无论是经济过热期还是经济萧条期,都不适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当经济萧条时,社会投资需求减少,对资金需求也减少,银行部门面临经营困境,若此时放开存款利率,引起竞争,必然增加银行部门的经营成本。如果经济过热,一旦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对资金的较大需求将引起市场利率的快速上升,经营成本的快速增长又会诱导银行追逐高风险项目,经济产生泡沫,一旦泡沫破裂,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不同,它会对目前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部门产生极大冲击,造成银行利润大幅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资产严重恶化。银行业规模巨大,对居民部门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于解决中国金融体系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也会对中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高风险措施,因此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需要格外慎重和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