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完善
李克强:推动“一带一路”中外对接
“成功的政治领导人必须在参与国际事务与可用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兼顾对外承诺和国内需求。”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与会议91次,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主;调研考察14次,足迹遍布7省;出访5次,历时20余天,奔波于亚欧南美三大洲,足迹遍布11个国家,密集上演“克强节奏”。李克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对接欧洲投资计划(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马来西亚新型经济体规划、亚非有关国家发展规划以及中国-东盟区域国家发展战略、中东欧合作、越南“两廊一圈”战略、韩国“欧亚倡议”等,促成一批中外铁路、水电、核电、能源、港口精造项目;在国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对接;利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以及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金融企业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以更好契合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截至2015年底,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同沿线60个国家共签订3987个基础设施合同,总金额达926亿美元,项目投资主要分布于电力工程、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通信工程等领域;与23个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合作区,共有900家中资企业入驻。随着产业升级,中国已经在多晶硅、光伏电池、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产品上,以及轨道技术、车辆装备、移动信号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具备了较强优势。仅高铁方面,中国就与土耳其、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利比亚、伊朗、泰国、缅甸等国家进行了洽谈。
地方政府:在竞争中探索
中央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正与中国各省级政府目标融为一体。所有省份都已表明将会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中来,各地的准备工作正在迅速展开。“一带一路”使早前中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振兴东北计划,以及近年提出的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发展计划,融入更广阔的亚洲及世界发展大局中。2015年,随着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地方政府也逐步回归理性,认识到寄望于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地方不切实际。
为融入“一带一路”,11个省级政府欲建自贸试验区。据统计,在20个公布“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的省份中,有11个省份都提及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港区的申报建设。浙江、黑龙江、四川、陕西、贵州、甘肃、广西、海南都提出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山东提出要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沿海地区,福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广东作为经济发展领先省份,提出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海南等省市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内陆地区,向西,新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积极促进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向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区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国家向北开放;向南,云南借助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广西、贵州、西藏等积极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平台,推进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北京、天津、河北、沿长江各省市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机结合。
各地还结合地方特色,将经济、产业、人文等基础资源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结合,明确了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四川、新疆、内蒙古、河南、湖北、浙江等地有序推进中欧班列建设;福建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广东启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园区项目;辽宁积极与蒙古国合作提供便捷出海口;陕西全力打造“西安国际中转枢纽港”;广西、云南推进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等。
产业投资方面,辽宁优先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装备和建设标准“走出去”;江西围绕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与意大利轻小型民用直升机合作生产项目;浙江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等。
经贸合作方面,广东、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借力广交会、高交会、西博会、中蒙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平台,扩展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福建举办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实现对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覆盖;云南推进河口、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及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黑龙江引导国内相关企业赴俄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山东、吉林借助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契机,推动中韩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等。
能源资源合作方面,江苏积极推进塔尔煤田工业园等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优先实施项目建设;吉林长吉图集团进口俄罗斯战略能源储备中心进行一期施工等。
金融合作方面,广东推动在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项目;江苏推进昆山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黑龙江实施卢布现钞使用试点、沿边开发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措施等。
人文合作方面,甘肃通过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将国内外游客引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段”;山东推动沿线国家高校设立孔子学院;福建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
生态环境方面,新疆构建覆盖中亚的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网络;云南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湿地保护与能力建设;贵州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等。
金融服务方面,福建、江苏、江西等地分别筹建地方“一带一路”基金、海上丝绸之路产业投资基金、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走出去”产业投资基金;广西制定了地方丝绸之路基金设立和运营方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扶持;新疆、浙江等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举办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会,为企业量身定制多元化、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
企业:主体地位彰显
由于国际政经形势的千变万化,“一带一路”在空间和地理上的“布局”和“规划”常常停摆或被推翻。“一带一路”的实施,主要是由企业家们在艰难曲折中一步步探索完成:从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复星集团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再到安邦保险买下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从锦江集团收购法国卢浮宫酒店集团,携程投资印度最大在线旅游公司Make My Trip,再到三胞集团买下英国老牌百货连锁福来德;从万达、乐视等进军好莱坞,华为、百度、腾讯投资东南亚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科技、媒体和通信市场,再到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在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受热捧……
央(国)企依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承载者和推进主体。2015年,央(国)企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达到47家,境外投资遍布15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总额的60%;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逐渐成为生力军,占据海外投资的半壁江山。截至2015年11月底,民营企业签约和交割的海外并购占中企总额的56.88%,同比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