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行旅与文学想象:以近现代域外游记文学为考察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这是一部让人大开眼界,也大受启发的好书。它讨论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写域外游记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文学问题。我愿把它推荐给读者,是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近现代域外游记的整体面貌,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数量庞大,二是内容复杂,三是文体各异,四是影响广被。举凡域外之山川风物、气象地理、典章制度、史迹人文、政治经济、世间百态,以及作者之心灵感悟、文学骋怀,无所不包。写法则有长有短,或诗或文,可歌可泣,亦庄亦谐,各呈其才,不一而足。这些新鲜的见闻感触,特异的文风笔致,都是国人过去从未见识过且极具吸引力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广阔版图里,若以文体划分,游记特别是域外游记,却向来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这跟游记写作的繁荣景象大相径庭。域外游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心理信息,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研读和利用。但要窥其全貌尽行道出是很难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苏明的书是近年来域外游记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它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充实了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畛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选题新,选材严,开口小,开掘深,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据我所知,苏明是较早投入此项研究的青年学者,可资借鉴的学术成果并不多。因而论域界定、思路设计、概念提炼、理论目标,以及行文表述,等等,都需反复琢磨,谨慎展开。此书选取了近现代几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的若干重要话题,如游记写作从纪实到审美的发展演变;作者文化身份、家国意识、个人情感的隐现消涨;古今中外历史人文的冲撞与会通;新题材与旧文体的冲突与互动;自我认同中的他者化、东方化现象,以及苏俄乌托邦想象中的主体介入问题,等等。由此展开对中国近现代文学转换路径与新文学发生机制的探讨,奉献给读者一系列新鲜的思想成果。它深入地揭示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走向真实及精神主体重建的统一性。作者让我们领略的,不仅是一处处绝佳的风景,还有一颗颗炽热的心灵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成长史。

这大概是此书最有价值,也是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是为序。

马俊山

2016年2月28日于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