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终将让自己无可替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con3

只有不可取代,才能不被替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得出“当今的信息通信技术大大加速了人类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这样的结论。在18世纪,每八十到九十年知识才能更新一次;但到19世纪到20世纪初,这个周期就缩短成了三十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的更新周期则缩到了五到十年;而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五年;而到了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两到三年;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一定会越来越短。

如此短暂的知识更新的周期怎能不令人惊讶?周期越短就代表你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全面落后。

我们回想一下,现在我们掌握的工作技能是否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得来的?而两三年前的一些技术对现在来说还有多大的作用呢?你所在的行业一拨接一拨的新人不断涌入,他们都拥有着新的技能、新的视野、新的思想,并且可能他们对薪资的要求却并不高。相对来说,我们的工作经验不再那么重要,并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才是工作上的压力。

一个人能不断地适应各种变化才是他实现自身价值、最不可替代的地方。只有那些积极进取不断努力的人才能不断往上发展。就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一天天的努力和改变中被拉开了。一旦出现这种差距,原来的关系就必定会发生改变,不管是思想还是视野上的鸿沟会使彼此间的沟通出现差距,也是因为视野和思想上的不同,使原先看起来牢不可破的朋友圈开始重新分配和组合。

所以,不管是事业,还是友情、爱情,一个人想要不被别人代替,就得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使任何人都无法取代自己。

童文红,当今时代职场中人的励志偶像。她在2000年进入阿里巴巴,当时的第一个职位是公司前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一步步做上了高级副总裁的位置,和其他合伙人相比,童文红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

在童文红刚进入阿里的时候,她只是个普通的公司前台。在她进入阿里的一年后,国际站的一个团队邀请她加盟。这一事件在2007年的《中国青年报》中曾报道过。之后又过了几个月,当时就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彭蕾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去行政部做主管。

童文红在彭蕾的鼓励下,担任了行政部的主管,从此她的事业一路绿灯飙升至阿里副总裁。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童文红评价自己是“又傻又天真,又猛又持久”,并且说这种心态在阿里人人皆有,也包括马云在内。

从公司前台到阿里合伙人,这么大的跳跃对我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从默默无闻,到传奇人物,这里自然少不了良好的机遇,但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童文红的传奇是多数人无法效仿的,但从中却可以得到力量。对于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讲述的另一个励志故事我也很是喜欢。故事的主人公小野二郎已有90高龄,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三星主厨,他可称得上是师傅中的师傅、达人中的达人,他在日本本土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而作为“寿司第一人”,他的美名也享誉全球。在他这一生中,有超过五十五年的时间都花费在做寿司上,所以他对寿司投入的精力和技巧堪称世界一流!小野开的一家名为“数寄屋桥次郎”的寿司店,店内的所有食材都是精挑细选的,从制作到进入消费者口中之前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严密的评估和计算。所以,虽然这家小店藏身于东京办公大楼的地下室,但仍连续两年获得米其林的三星评价,甚至有人称这家店是值得用一生去等待的。

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只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才能不可取代,也就无法被替代。蔡澜老师就说过:如果你喜欢一个东西,就要花心思不断去研究它,等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也就可以靠它来赚钱了。

不可取代说的是自我的价值。想要不被别人所代替就要不断地改造和提高自己。可以给自己设计几个系统的计划,可以是生活技能,可以是专业知识,甚至也可以是社交技巧,例如,计划一下自己这一年要看多少本书。

不论知识更新多么快速,环境怎样变化,只要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个人的自我改造意识一直持续运作,一直努力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那么他就不会被别人轻易取代。

你在不断变好、变强的同时,工作和生活自然会回报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