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投资策略与商业逻辑
近两年来,直播行业的高额融资频频曝光,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直播市场也开启了烧钱模式,以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从投资主体上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投资机构,一类是VC,一类是上市公司。从之前的表格中可以看出,VC在直播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更多的资金来自上市公司。从这一点看,VC对于直播行业的投资持谨慎乐观态度,担心其可持续性,而上市公司则是大力投入,以求与原有业务实现协同效应。
在投资直播行业的VC中,IDG比较典型。从统计数据来看,IDG在2008年投资了早期PC秀场端的9158,9158于2014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随后又投资了弹幕直播的B站(哔哩哔哩)、电视直播的风云直播、体育直播的章鱼TV、泛娱乐直播的ULOOK.TV以及提供技术服务的V直播,并且对于章鱼TV、哔哩哔哩和V直播都进行了次轮融资跟投。相比较而言,IDG布局较早,且直播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在100多家直播平台中,67家VC机构参与投资,知名的VC有红杉、经纬、君联、同创伟业、松禾资本、创新工场、启明创投、CA、高原资本、联想之星、金沙江创投、赛富基金和紫辉创投等。
投资直播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百度、腾讯、网易、乐视、暴风科技、宋城演艺、欢聚时代、昆仑万维、网秦、巨人网络和陌陌等。其中,比较活跃的是欢聚时代(旗下三家直播平台)和合一集团(旗下三家直播平台)。动作较大的是乐视,2016年1月高调切入,以3亿人民币收购了章鱼TV,并且发布了自己的VR直播策略。
在投资机构之外,也有一些个人投资者参与直播行业投资,主要有王思聪、周杰伦、赵宝刚、马化腾、雷军、李笑来等。
那么,这些投资机构进军直播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 流量渠道强。
为了宣传自己,各大直播平台纷纷吸引明星参与直播。2016年4月,刘涛为网友直播《欢乐颂》发布会,总收看人数71万。“跑男”第四季的开播发布会上了腾讯直播,全程总观看人数过百万。鹿晗首唱会的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0万。毫无疑问,视频直播平台是一个强大的流量渠道,投资新兴的流量渠道至少有望实现可观的广告费。从流量渠道角度看,直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享经济,因为许多优势内容(如小剧场表演)由于种种限制无法直接面对诸多观众,但直播平台解决了这一问题,至少可以跨地域观看,实现了稀缺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利用。
❑ 网红社交深。
移动直播充分利用了粉丝的碎片化时间,解决了无聊时间的互联网娱乐问题,强化了社交深度,粉丝黏性增强。90后用户普遍具有为内容付费的习惯,随着社交的发展,网红走向IP化,网红的发展开始比拼优质的原创内容,这些内容在直播平台上可以迅速与粉丝见面,并且可以与粉丝进行频繁互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容,实现专业生产内容(PGC)与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有机融合,并打造实质性的粉丝社群。随着越来越多新一代主播网红的涌现,加之已经初具雏形的直播网红变现模式,网红社交的潜力将会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
❑ 想象空间大。
有句笑谈:直播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直播的延展性是吸引资本投入的重要因素。例如,网红“同道大叔”通过出售星座周边将自身IP输出,实现变现。现在来看,直播+电商可能是直播变现的最快途径之一。阿里、聚美优品、蘑菇街均在此领域布局和发力。在娱乐明星魏晨联合菲诗小铺的直播中,观看人数超过了500万,仅耗时一小时就卖出30000支BB霜。在咸蛋家,美女小鲜肉主播们直播卖产品,如果购买金额达到一定数量,便可以指定主播配送。
从直播的未来发展趋势看,有可能出现收费直播平台,类似于VIP直播平台,例如国外的ESPN直播,付费才可以进入平台,这也推高了直播平台的估值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