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的雄狮:海明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人生起落(2)

1920年2月,海明威到《多伦多明星日报》报到,编辑给海明威的职务是专栏作家。专栏作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想象来选择题材、撰写文学作品,这不同于他以前在堪萨斯《明星报》做记者的工作,更合乎海明威的心意。他的作品开始刊登在报纸上,虽然每篇薪酬只有几美元。渐渐地,海明威的作品得到读者的关注,也得到了主编克兰斯顿的认可,克兰斯顿也开始欣赏这个充满活力与闯劲的年轻人,改变了自己最初时认为他鲁莽平庸的观点,觉得他是个天生的短篇小说家,因而海明威作品的稿酬也被提高到一个字一便士。

海明威常常在编辑部征求选题的时候靠着丰富的想象力提供大胆的题材。他这时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关于犯罪、暴力的题材,这与之前做记者时重点关注社会问题的经历有关。做记者的经验也影响了他的文风:行文简洁,人物鲜活,给人震撼的力量。海明威有一篇文章是揭露多伦多一个诈骗犯,他的描写角度和叙述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他甚至表达了对这个人的暗暗地喜爱:“这是一个像雪貂一样英俊的男人,拥有一双修长漂亮的手,像一个赛马的骑师那样神气。”海明威文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大多是他生活中遇到或者观察过的人,如战士、下层的妓女、随军记者等,具有纪实性。他写作效率很高,出稿也很快,从2月份正式工作到5月份离开多伦多,在报纸上一共发表了11篇文章。

但是海明威在《多伦多明星报》待的时间并不长,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写作就像打猎,射中一头狮子后就要以下一头为目标。他后来决定离开多伦多去寻找更大的舞台。

2.幸福来临

1920年5月份,海明威离开多伦多后,直接来到贝尔湖找朋友们,开始这一年夏天的度假生活,但是这使他和母亲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格蕾丝当时已经48岁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常常使她腰酸背痛,孩子们渐渐长大,烦心事也越来越多,她需要操持家务,还得操心两个花季女儿的社交问题。玛瑟琳和厄休拉已经开始和男孩子约会,每个母亲都会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格蕾丝对于女儿的男伴很不满意。玛瑟琳在认真地谈恋爱,这倒还好,可是厄休拉在十几岁的年纪频繁更换男朋友,这让格蕾丝很难以接受。格蕾丝希望能给她们在选择男伴上提出建议,但总是被忽视,甚至会引起母女之间的争吵,格蕾丝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而她的儿子也颇不让她省心。海明威每天都和伙伴们钓鱼、游泳,从来没有意愿帮助母亲干活。有一次,父亲克拉伦斯告诫海明威要体谅母亲,给了他两个任务,一个是送信,一个是帮助母亲整理院里的果树。海明威一口答应,却总是拖拖拉拉不动手做。母亲对儿子辞掉报社的工作很不满,认为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海明威对母亲无法理解自己也感到恼火,觉得母亲强势的性格很令人反感,两人争吵不断。

1920年7月21日是海明威21岁的生日,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母子关系,格蕾丝特地为儿子办了一个热闹的生日派对。海明威很多朋友接到邀请,都不远千里来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他们都玩得很开心。但是这种和谐的气氛并没有保持很长时间。

海明威生日后不久,他的妹妹厄休拉、玛德琳娜还有邻居家的几个女孩商量好一起出去野餐,但是家长没有同意,厄休拉她们决定半夜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由于半夜几个小女孩胆子小,厄休拉和玛德琳娜就拉上了自己的哥哥海明威和他的朋友布鲁姆巴克一起去。他们几人先假装按时上床睡觉,半夜的时候偷偷溜出来,跑到湖边去了。他们点起篝火,烧着捕来的小鱼吃,大家唱唱跳跳玩得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家长们找到了。原来邻居家的鲁米斯夫人半夜发现女儿不在床上,便四处找她。找到海明威家里时,格蕾丝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也不见了。两家人一起连夜找,担心得不得了。当鲁米斯夫人发现自己的女儿半夜和两个男孩子在一起时火冒三丈,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大骂一通,还狠狠地羞辱责怪了两个年纪较大的男孩,指责他们勾引女孩子。

格蕾丝觉得丢了颜面,也对海明威大发脾气,让他和他的朋友离开家里,再也不要回来。这次事件让海明威和母亲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他一气之下离开了贝尔湖,到霍顿湾找别的朋友了。后来克拉伦斯试图劝解两人,但是海明威没有回心转意。

10月份,海明威来到芝加哥。那时的他身边只有几件生活用品和满满一皮箱未完成的稿子,在报社所挣的薪水也悉数变成了度假时的酒钱,现在他连租个像样的房子都成问题。这时他的朋友肯利·史密斯给他提供了帮助,肯利就是海明威在温迪米尔居住时的邻居。史密斯的父母早亡,一直跟着姑姑生活,现在肯利有了工作,便在芝加哥租了一个大公寓,和妻子、弟弟妹妹住在一起。海明威和他兄妹几个都是熟识的好友,便接受了肯利的帮助,搬过来同住。

海明威平时会去花费较低的餐馆和体育馆,廉价的烈酒和便宜的饭菜让海明威生活费用降到最低,他对这些也甘之如饴。对海明威来说,让他最想待在这里的是那些生活在下层社会却充满生命力的人,他们挥着拳头大声说话,说着贵族社会绝对不会说的话,真实坦诚,率性洒脱。海明威喜欢与他们混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的视野也有所拓宽。他还会去拳击馆,看别人打,自己也会跟他们打,他要把握最真实的感觉,甚至连气味都必须切实地闻到。回到住所之后,他就坐在打字机前飞快地打字,记录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或者一时的灵感,他的桌子上和废纸篓里永远都堆着有字的纸。在他们所租住的公寓大楼里也有很多喜爱写作的年轻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围坐在桌前讨论写作方法,或者为投稿成功的同僚庆祝。海明威是爱热闹的,娱乐活动也常常少不了他的影子,但他却很少和别人一起讨论,他相信作品只有在桌前才能写得出来,才能写得好。

肯利·史密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舍伍德·安德森以前是肯利的工作伙伴,安德森同时又是一个有名气的作家,出版过很多优秀的畅销书,他用先进的现代派手法进行写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肯利平日里喜欢艺术,对文学、绘画尤其感兴趣,与安德森是素日交好的朋友,安德森也是肯利家的常客。海明威就是在肯利的家中结识了安德森。安德森很热心地指导海明威,给他的习作做细致的点评,还带海明威到自己的住处,为他推荐自己的藏书。海明威这段时期,在安德森的引导下,了解了系统的文学分支、作家和流派,知晓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海明威的文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与海明威同时被邀请来到肯利公寓的还有一个叫哈德莉的人,她是肯利妹妹凯蒂·史密斯在圣路易斯的玛丽学院学习时的同学,那时哈德莉的母亲刚刚去世,凯蒂让她来芝加哥散散心。29岁的哈德莉1891年11月出生在圣路易斯,父亲继承祖业做了一名制药商,家中共有五个儿女,哈德莉是最小的一个。他的祖父詹姆斯·理查森白手起家建立了美国西部最大的制药厂,当他想安度晚年的时候就将生意交给两个儿子,即哈德莉的伯父和父亲。但他们两人对于做生意并不感兴趣,也不在行,在短短几年里业绩直线下滑,出现经济危机。在哈德莉12岁那年,她父亲小詹姆斯负责的公司债台高筑,压力过大的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公司,重振家业。经过母亲的辛勤努力,公司又一点一点景气起来。她的母亲佛罗伦斯喜欢音乐,哈德莉生来就体弱多病,母亲便做主让她休学在家,亲自教她学习音乐,长大一点后才送她出去读书。哈德莉弹得一手好钢琴,在艺术的浸润下,她的气质也优雅娴静,又自信大方,颇有淑女风范。当母亲躺在病榻上时,她一直在母亲旁边悉心照顾。1920年,哈德莉母亲因病去世,她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凯蒂很想让她在新环境里改善一下心情,就盛情邀请哈德莉来芝加哥。

哈德莉到来的那天,史密斯家为她办了一个小派对,请了很多年轻人,气氛很热闹。哈德莉的社会经验很少,也少有和男性交流的机会,也没有谈过恋爱,她与这样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在这么多陌生人面前她感到局促,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坐在人少的一个角落。海明威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就感到了一种亲切感。她的头发很漂亮,衣着得体大方,衬托出她优雅的气质,虽然她不属于最漂亮的那种人,但让人感到温暖与舒心。他不再和同伴们打闹说笑,而是坐到哈德莉的身边。海明威很擅长逗别人开心,一会儿,哈德莉就被这个幽默帅气的大男孩感染,屋里响起了哈德莉开心的笑声。

哈德莉在的日子里,海明威变得轻松明朗很多,除了每天固定的写作时间之外,他就与哈德莉待在一处。芝加哥是美国著名的音乐之城,爱好音乐的哈德莉在这里也得到了巨大的享受,他们两人经常出门看歌剧、听音乐会或者坐下来谈天,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好景不长,哈德莉和海明威仅仅在一起相处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她就要赶回圣路易斯去处理一些关于遗产的问题。母亲去世时共留下了75000美元作为遗产,哈德莉能分到一万五千多美元,再加上祖父分给他们的财产,哈德莉共有50000美元的信用基金,每年可获得3000美元的收入,这是很可观的。按照当时的经济水平,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才1342美元。

哈德莉在分别后很难抑制住对恋人的想念,这是她第一次与男性亲密接触,她的感情炽热真纯。她频频写信诉说思念,还邀请海明威到圣路易斯过圣诞节。但是海明威并没有答应,他推说自己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圣诞节,这次很想回家看看。当然这只是一个托词,自从生日后的那次风波之后,海明威就很少给母亲写信了,当年圣诞节他也只是给母亲邮寄了一张写着很少字迹的圣诞贺卡。他此时考虑的是另一个原因。他在芝加哥住了很长时间,虽然偶有作品能发表拿到稿费,但也只是能保证他的日常花销,还远不足以支持他到圣路易斯去见女友,海明威感到很窘迫。

1921年1月的一天,他在常去的餐馆吃饭的时候,随手翻阅了一份名叫《芝加哥论坛》的报纸,在报纸上他看到一条招聘编辑的信息,不禁一阵兴奋。他飞快地把三明治吃完,就近找了一台打字机,写下自己的个人简历,给招聘的《合作团体》杂志社邮寄过去。几天后,海明威顺利通过杂志社的笔试面试,成为一名正式职员。经过前一段时间的锤炼,海明威的写作水平已经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赞赏,他给杂志写的很多文章和小说都受到欢迎,他的薪水也从最初定的每周40美元涨到每周50美元。

海明威和哈德莉一直保持通信,随着感情的加深,他们的信也写得越来越热情。3月份的时候,海明威辞职离开芝加哥到圣路易斯找哈德莉。他们一起从圣路易斯来到橡树园的家中见了海明威的家人,大家都对哈德莉很满意。1921年6月21日,他们在圣路易斯举行了订婚仪式。海明威当时一心想回到意大利,他很怀念在那里的岁月,很想在和哈德莉结婚之后到欧洲去。他先后向多家报社递交申请,申请成为报社驻欧洲的特派记者,这样就既能够挣钱又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但由于他开出的条件太高,一直没有报社答应。

9月3日是他们举行婚礼的日子,婚礼定在密歇根的霍顿湾举行。海明威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都来参加,还有一些他们的朋友。伴娘是哈德莉的姐姐与促成他们相识的凯蒂·史密斯。22岁的海明威没有普通人结婚前的紧张,甚至在结婚的前一天他还和伙伴钓鱼,婚礼在举行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不过好在他们在教堂里的婚礼还算顺利。

10月份的时候,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妻子从巴黎回来,海明威登门去拜访。海明威说起了自己想去意大利的打算,安德森则强烈建议他们去巴黎。在巴黎那个浪漫的艺术之都,一个作家可以一直保持着寻找新鲜感的触角,美国很多作家也都选择巴黎作为落脚点,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资深的前辈。而且,法国当时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法郎的价值持续下跌,美元兑换法币的汇率很合算,很少的美元就可以在巴黎过上很好的生活。海明威和哈德莉认真考虑了这个建议,决定放弃去意大利的想法,改去巴黎。安德森为海明威写了几封介绍信给他在文坛上的朋友,其中就有格特鲁德·斯泰因、詹姆斯·乔伊斯和埃兹拉·庞德。这些在当时就很有名气的人,后来在文坛更是举足轻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大家。时年48岁的斯泰因作品多而新,被誉为“不凋谢的玫瑰花”,她举办的文化沙龙在文化交流、提携新人上颇具影响力;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领导者,可谓少年得志;海明威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可谓如虎添翼,得到更广的发展前途。

海明威和哈德莉去了一趟多伦多,去《多伦多明星报》的报社商量特派记者的事。终于,报社和海明威达成协议,报社支付海明威在巴黎的费用,如果有稿件被采用的话,再另加费用。

1921年12月,海明威和新婚妻子坐上了开往巴黎的“利奥波尔蒂娜”号。轮船在寒风中破浪而行,在海明威的怀里不仅有珍贵的介绍信,更重要的是他不断前行的勇气和成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