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在言行中展示个人魅力(2)
1996年,海尔生产了第一台水电分离式热水器,一进入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从此,海尔在小家电行业开始占有一席之地,而原来被称为“冷衙门”的电热事业部,此时也成为海尔的骄傲。但是,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孙京岩满足,因为他知道,在市场上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随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又开发了多种热水器,现在海尔电热事业部已经成为海尔的一个颇具竞争力的部门。
管理者要以个人魅力服人,专业知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的任务是带领自己的这个团队来开展工作,这个过程中面对的还是具体的工作,自己就是团队的一员,团队工作的每一个方面甚至都需要你进行指导,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一个对专业知识毫无知晓的管理者定然无法有效地带领下属在工作中取得成效。
中层管理者除了要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外,在管理上也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这也是中层管理者要具备的专业知识。
有人在对中层管理者需要的能力进行概括时提出,中层管理者要具备四能、三素、双赢、一心。
“四能”即中层管理者需要的四种能力,主要是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决策能力:在企业之中,中层管理者若是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靠的就是能够体现出领导的素质来的果断的决策能力。如果出现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够解决,那么有什么决策也会很快地执行下去。没有决策能力或只看到短期效益的管理者,不仅是工作上的失职,还是在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者要敢于做出决策,在决策遭遇失败时,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从自身找原因,直截了当承认错误的管理者,往往会受到下属尊敬。中层管理者要加强对自己决策能力的培养,因为职位赋予你的只是权力,而不是能力,下属当然是愿意跟着一个能力很强、素质很高的上司。中层管理者有必要根据自己角色的变化及时对自己进行更新和调整,尽快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同时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执行能力:真正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是实干家或实力派,因此,执行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重中之重。中层管理者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上级领导和企业的决策落实到实处。良好的执行能力的获得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领导有方,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中层管理者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工作职责,没有行动,再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都只会是空中楼阁。虽然执行并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执行必然无法成功。好的执行不是事必躬亲,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和统一中体现的是管理者良好的行动力。中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执行能力,完成任务做出成绩,靠成就才能立身。
组织能力: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在丰富多彩的管理活动中,组织工作往往是工作量中最大的一块。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对人员的编制、管理、指挥、调整和教育等方面,好的组织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培养其组织内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层管理者有责任统筹全局,将任务安排得当,实现人尽其用、各显其能的局面。
协调能力: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和谐,即上下级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协调就是实现和谐局面的有效方法。中层管理者在关系协调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既要进行与上级组织间的协调,又要与下级沟通好,其中还涉及与企业外部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协调,以在开展工作时获得方方面面的支持。
“三素”是指中层管理者需要的三种基本素质,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个人化因素。
道德素质:这不仅是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最基础、最必要的素质,也是所有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文化素质:这是中层管理者通过长期艰辛的学习和反复实践的结晶,是中层管理者能顺利执行高层决策,具备开拓进取精神的根本。
个性化因素:中层管理者还要具备个性化的素质。因为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团队精神,都与中层领导的个人魅力密切相关。当然,有个性,并不是固执,而是区别于他人的办事作风,比如:特质、要强、魄力、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等。
双赢:单方面的追求己方的利益最大化,只会走向僵局。当今时代,除了考虑自身利益之外,还要充分衡量企业、团体、组织,以及竞争对手等多方利益,以最大的智慧和团结、协作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双赢。
一心: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的中游,更应一门心思放在企业经营上。只有一心扑在工作上,才能使企业强者更强,优者更优。
可以说,“四能、三素、双赢、一心”是对中层管理者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在管理的岗位上,他必须起到一个领导者的作用,必须有能力让人愿意听他的话,乐意配合他的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完成任务。一个管理者若只是对自己的部门业务比较熟悉,那只能说明他是做好了一位员工的工作,而没有起到管理者地作用,这就是一种失职行为。中层管理者所处的这个职位,对他们自身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他们身处的这个特殊位置很是关键,中层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能和权限,学会调动自己的管理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下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团队效应。
三 没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就没有完美的下属
大致说来,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赖以存在的条件、规律和原则。道德是对人的内在要求,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内在的东西。当你选择一项具体的职业时,同时也是选择了这个职业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每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尤其在与下属的关系中,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树立管理者的形象和权威,在下属心中形成好的导向,从而在整个部门营造良好的氛围。
由于职业不同,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要视具体职业具体要求而定。每个中层管理者都有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经具备,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才能达到要求,满足自己工作的需要。管理者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该成为员工的一个标杆,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这样三种境界: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主人翁的意识来对待工作,让上司赏识;精诚团结,这是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要坚持的原则,以获得同事的赞赏;培养下属,优秀的管理者会以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来培养下属的能力,而不是担心下属会超越自己,这样才能得到下属的尊崇。
爱岗敬业、精诚团结、培养下属,是对中层管理者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爱岗敬业包括了很多方面,或者说是针对每个工作的人而言的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不管是普通的员工,还是高层管理者,爱岗敬业是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这样的观念下,他才能够明确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而精诚团结主要是针对同事间的关系,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让同事能够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极为重要。良好的同事关系,也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处在管理的岗位上,下属是否支持,是否愿意服从自己对工作的分配和安排,对一件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十分重要。其实在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上,一定要起到桥梁作用,即做好下属和领导间的沟通,使上级分配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将工作细化,将责任具体化。这都要求中层管理者在职业道德上要经受得住考验,只有具备优秀职业道德的管理者才能在与领导、同事和下属的交往中左右逢源。
中层管理者若是具备了优秀的职业道德,那么下属对他必将是心服口服,在分配任务时不会搪塞,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上不会故意拖延,因为在下属心中这样的管理者是自己努力赶上的目标,是学习的榜样,管理者在做人做事上的优秀素质都让他打心里佩服,他认为跟随这样的管理者自己会比较有前途。一个值得信赖的管理者会让下属的心聚在一块,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的威信就是执行力和效率。
具备了优秀的职业道德,中层管理者在下属心中树立了这样的榜样作用之后,作为管理者自身就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到和下属之间的相处,对中层管理者来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与下属相处是最经常最频繁的行为。大致说来,中层管理者与下属相处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分工要合理,权责要明确。
中层管理者在对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时,要按照这样的原则来进行。不要在一个部门里工作,有的人整天任务不断,忙得要死还完成不了,而有的人却整日什么事情也没有,一天到晚几乎都是闲着,这样不仅会造成下属间的怨声载道,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误了大事,对有些下属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白白浪费了人才。因此,分工一定要合理,以擅长与否的原则来具体分配任务,充分照顾到每个下属的优势,不光是让他们在工作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更能实现优势互补,使工作的完成更具时效性和高质量的保障。
第二,管理者要关心下属,帮助下属。
建立、维护好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对中层管理者的开展工作至关重要。但有的管理者往往以为自己有的是权力,在管理中唯权是用,以权压人,而很少考虑到下属的困难,甚至工作完成不了还会遭到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这些很可能给下属的心理和尊严带来伤害。下属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作为管理者要尽力想办法来帮助,使问题尽快解决而不要过多地影响到工作。感情是最好的沟通工具,动之以情也是维护与下属之间良好关系的有效手段。关心下属,管理下属,会让管理者的工作事半功倍,在下属心中建立持久魅力。
第三,用心培养下属,尽心指导下属。
管理者的优秀具体体现在对待下属的态度和胸襟上。管理者要有大境界,大境界才是成大事的根本。中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和特长,不能以小人之心度之,生怕下属表现好了会盖过自己的风头。管理者要适当地给下属一些机会,多指导下属的工作,让其迅速地成长起来,这样不仅会多几个得力助手,还会在下属中留下好的口碑。能容人的管理者有气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就该有这样的宽广胸襟。
第四,及时肯定,奖惩公平。
有的中层管理者在自己负责的部门里凭着一己之私来为人处事,甚至还培养一些私人势力,助长不正之风。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下属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有的人表现平平,经常消极怠工,仗着自己跟管理者的关系好,就对其他的同事满不在乎,不仅不注重合作,还经常打些小报告,然而却成了领导最信任的人,遇到好事也是他获益最多。管理者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管理不能凭着自己的个人喜好,要做到公私分明。另外,员工在完成工作时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这种肯定要及时,要具体,这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是管理者营造一种有生机、有活力的工作环境的需要。
第五,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对管理者来说,应该将责任意识贯彻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之中。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管理者,这也是对中层管理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有的管理者喜欢将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说这个事已经交给谁来办了,没办好自然是他的事情,我只负责分配,这样的管理者显然是不合格的。不仅会让领导不耐烦,也会让下属厌恶,跟在这样的管理者身后工作,他们都觉得憋屈,又怎么会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呢?即便真的是下属的错,管理者也要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谁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而且一件事情出现失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管理者有权力也有义务,为下属多担当一些管理者应当尽到的责任。
陈锋是某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近日,他怒斥员工:“看看你们干的都是什么事情?明明说是签订了合同,对客户的具体需要却不明确;没有按照公司的具体流程进行安装实施也就罢了,还一天到晚催命似的,让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围着你们的这一个客户转,你们对工作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听了这样的批评后,下属表面上没说什么,背地里却对陈锋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他们多次就这件事请教过陈锋,向他要客户的具体需求标准,陈锋却总是推脱掉,借口说很忙很忙,将他们打发回来。安装实施的具体标准流程他们也找他要过多次,却一直都被敷衍着,以至于到现在,出现了问题,还将责任全推到他们身上去。他们自然对陈锋怀恨在心,这样的人也配当管理者?
管理者不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因此,除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外,对管理者的要求还应该具体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符合这个职位的人员应该加强自己哪方面的意识。而担当意识,有责任心,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这是对管理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