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商——让孩子懂得运用智慧的好处(5)
于是,它蹑手蹑脚地走近洞口,听到里面传出一阵狼的鼾声,这家伙睡着了。原来这只独脚狼刚刚到山下的农庄里,偷了一只鸡和一瓶老酒。回到洞里,它竟然喝醉了,正在呼呼大睡呢。
好,机会来了,小羊心里又激动起来。它首先想到去找猎人,不过它又想到如果现在跑下山去叫猎人,只怕等到猎人来到的时候,狼已经醒过来逃走了。“那该如何是好?”小羊一边在河边踱步,一边思考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不过这下打开了它的思路:“有了,我现在可以用石头把洞口堵死,不让它出来。”小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立即用尽全身力气搬起一块块石头,很快堵住了狼的洞口。
当独脚狼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洞口已被堵死了,这个时候无论它如何使劲总是无法出去,最后它就被活活地饿死在洞里了。
后来,小羊的伙伴们知道这件事后,都称赞小羊是一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
小兔子记者去采访时,问小羊:“当时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你最终成功了呢?”
小羊说:“我如果不报仇是绝对不甘心的。正是妈妈的不幸经历给了我力量。”
小羊在关键时刻爆发了,因为它懂得一只羊想要战胜狼的话,一定要爆发出自己的几倍力量才行。而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只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对方,就一定能够成功。
25.刻舟求剑——学会与时俱进
从前,有个人坐船渡河。船到河中间时,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剑掉落河中了。大家劝他赶紧去捞,不过那个人却似乎并不急,他只是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小刀子,然后在船上他刚才掉落剑的位置刻了个记号。
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自信地回答说:“我的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现在在这里刻了一个记号,等到过河之后,我就从这儿下去找剑,一定能找到。”
这时,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那个人根本听不进去,船到河对面之后,他立即去捞,可是怎么也捞不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之中,如果我们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那么最终肯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最终会被淘汰的。
26.囫囵吞枣——学会深入理解
从前,有一个人看到这样一个医学常识,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很有好处,但对脾却有害处;而吃枣对脾有好处,却对牙齿有害处。所以人们吃这两种水果的时候一定要有节制。
这个人平时非常喜欢吃这两种水果,看到这个常识之后也很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地说:“这有何难?我倒有个好法子,那就是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却不咽到肚里去,这可以使生梨对牙齿有益,而免得伤脾;等到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而是一口吞下肚去,这不就可以让枣子对脾有益,而免得它伤害牙齿了吗?”
他把这个观点告诉了大夫。大夫听后,笑着说:“你吃生梨只嚼不咽,倒还可以做到,最多是吸收不到营养;不过吃枣子只咽不嚼,就很难了,你那样囫囵吞枣,枣核咽下去,你的胃可受不了啊!”
不过这个人对医生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回家之后开始囫囵吞枣,结果果然得了胃病。
我们在学习和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对它进行深入地理解再行动,如果只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地就去实行了,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27.孤注一掷——获得成功有时需要冒险
寇准是北宋真宗时一位非常著名的宰相。
有一次,辽国突然发兵侵犯中原,很快就打到了河南澶州,北宋都城开封危在旦夕,大臣们忧心忡忡。宋真宗得到边境的战况后,也是心急如焚,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很多人主张投降,只有宰相寇准说:“陛下,敌军声势浩大,大家普遍没有信心。现在看来只有陛下亲自前往澶州督战,才能振奋将士的士气,最终打败敌人!”
真宗心里尽管也没有底,不过这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于是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统率三军前往澶州。
结果由于天子亲自督战,宋军士气非常高昂,很快打败了辽兵,于是辽国不得不退兵,并和宋朝达成和平协议。
而宋真宗班师回京以后,对寇准更为信任和依赖了。可是,这时候有个奸臣对寇准十分妒忌,他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打击寇准。
有一次,这个奸臣跟真宗下棋赌钱,故意接连输了好几次,然后把所有的钱都押在最后一局上,真宗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奸臣说:“陛下,我这是按照您的意思办事啊。您不记得了,上次我们和辽国在澶州作战,您不是也曾孤注一掷吗?那时寇宰相一定要您御驾亲征,不也是拿您的性命当做赌注吗?要是当时我方军事失利,那您不就有生命危险了吗?”
真宗听了这话,觉得上次作战确实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当作赌注的,如果军事失利,结果绝对不堪设想,于是不觉发起怒来,不久就把寇准贬了职,那个奸臣倒升官了。
孤注一掷,意味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不要用。因为虽然说风险大,收益也就大,可如果万一出错的话,可能就是血本无归了。不过,如果确实没有别的出路了,也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28.邯郸学步——学会了解自己
战国时,燕国有个少年,长得十分漂亮,但是走路姿势非常难看,他听说赵国邯郸的人走路姿势特别好看,便决定去邯郸学走路。
来到那里之后,这个少年就站在邯郸繁华的街头学人家走路。不过邯郸人走路虽好看,却也各有各的走法,无一雷同。这个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跟在后面走几步;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跟在后面走几步。他学习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效果。
这样一连学了几个月,还是没有进展,而且,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还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他现在的走路姿势更加难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他人的长处和经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自身的条件。如果只是照搬经验,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29.杯水车薪——学会比例思考
从前,有一家商铺刚刚挂牌开张,为了庆祝就点燃一串串鞭炮,整个大街顿时噼里啪啦地响成一片。突然,有几颗火星落在房屋上,顷刻间烈焰冲天,大火熊熊燃烧起来。
这个商铺掌柜听见“救火”的喊声,也慌忙探出头来,他看见火堆就在眼前,不过他并不慌张,而是端起一杯水对准火焰正旺的地方浇下去,大声说:“没事了,火肯定会熄灭的,大家自己忙去吧。”
然而,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猛。
这个掌柜呆住了,忍不住愤愤不平地大骂起来:“这火竟然用水都灭不了,真是岂有此理?难道天道已变,水已不能胜火了?如果真这样,那么再灭火也没什么用了。”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对大火观望起来。不久,大火烧掉了他的整个店铺。
用水来灭火是对的,不过用一杯水怎么能扑灭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小题大做没有必要,大题小做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30.按图索骥——学会活学活用
著名相马家伯乐每天让儿子学习《相马经》,儿子也十分勤奋,进步很快。一天,他对父亲说:“我已经全部掌握相马技术了,我知道怎么找千里马,只要找到一匹额头端正,眼睛闪闪发光,四个蹄子又大又正的就行了。”伯乐听了之后,便要他去找一匹来看看。
他的儿子刚走到家门口的池塘边,突然,看见草丛中跳出一只青蛙。他觉得十分像千里马,于是喜出望外,蹲下来仔细端详起来,把心中所记的千里马的特征反复默读了几遍,边看边对照:对,额头丰满,还隆起来了呢!眼睛也闪光,精神得很!条件已经符合两个了。不过腿虽然是四条,就是太小了。不过父亲不是经常说不要吹毛求疵吗?其他三点都符舍,就这点欠缺,应该也算得上千里马。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把它捉回家里,大声喊道:“父亲,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伯乐见是只青蛙,非常生气,不过却无可奈何。
这则故事教导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活学活用,而不要循规蹈矩,生搬硬套。
31.盲人摸象——学会全面思考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特别喜爱大象。他养了一头漂亮的大象,他每天骑着大象到郊外游玩,人们看到之后纷纷赞扬它。
不过有一次走着走着,他看见一群人坐在路边休息,竟没有一个人向他致敬。国王这个时候心中顿生不快,于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等他们来到跟前,国王才发现他们原来都是瞎子。国王并不想就此罢休,想捉弄他们一下,于是对他们说:“听着,我是你们的国王。现在我来问你们,你们谁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
盲人们听了之后一齐摇头,连声说:“请国王恕罪,我们是一群盲人,实在没有见过大象,更不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
国王说:“那没关系,我不怪罪你们。我要你们现在过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它是什么样子。”
盲人们急忙凑过来,围着大象摸起来。
其中一个人摸到象牙,他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粗又长、光光溜溜的大萝卜。”其中一个人摸到大象耳朵,他说:“不对,大象和芭蕉扇一样。”其中一个人摸到象腿,他说:“不对,大象和寺庙大殿里的柱子一样。”其中一个人摸到象背,他说:“不对,大象似一张光滑的大竹床。”最后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国王,他们说得全不对,大象原来和绳子一样。”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瞎子们却不明所以,互相指责起来。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能够顾全大局。如果只是根据事物的局部判断,必然会做出错误的结论。
32.打草惊蛇——学会避实就虚
从前,有个县令行为不检,营私舞弊之事时有发生。衙门中大大小小的官吏,见县令如此,也都心照不宣,互相勾结,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百姓见了,个个摇头叹气,怨声载道。
后来,有人来状告这个县令的师爷贪污受贿。县令接过状子,打开一看,心中不免打起了寒战。因为状子上写的师爷的那些罪行,都是证据确凿的事实,和他所干的坏事大同小异,有些就是在他包庇纵容下干出来的。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其中不少罪行和他有牵连。
县令虽然有些害怕,但又感到十分幸运,因为状子落在自己的手中,要是落在别人手中,自己的罪行必定暴露,县令这顶乌纱帽也保不住了。他越想越为自己庆幸,随手就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中的蛇,却已因受惊而有所警惕、戒备了。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为了打击某人,却让他背后的人更加警惕了。现用来比喻做事不周密,致使对方觉察到了而有所防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能够不声不响地做事,不要打草惊蛇。
33.买椟还珠——学会了解别人心理
从前有一个珠宝商人,常常往来于各国之间做生意。有一次,他又带上一批珠宝到楚国去卖。为了吸引顾客,他想了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料,做成许多式样新颖的木匣,然后在匣子外雕刻上精致的花纹,同时还用名贵的香料把匣子弄得香喷喷的。他想,把珠宝放在这样的匣子里,楚国人一定会抢着买,自己就可以大大地赚一笔了。到了楚国以后,他选了一条最热闹的街市来展示他的珠宝。果然不出所料,马上有许多人围拢来欣赏,珠宝商看到顾客这么多,心中暗暗高兴。
可是他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来顾客们欣赏的是匣子的美丽,而对匣中的珠宝,却毫不在意。
珠宝商为了改变这个局面,高声推销匣子中的珠宝,可是顾客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些匣子,甚至有人宁愿出很高的价钱买匣子,而把珠宝还给那个珠宝商!
卖东西的时候要能够抓住顾客的心理,同样,在生活中也要明白别人的心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4.南辕北辙——学会把握大方向
战国末年,燕国已日渐衰弱,可燕王仍想去攻打赵国来扩张自己,以显示自己的强大。
一个大臣听说此事后赶忙劝阻燕王。
他对燕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在朝北而行的马车上,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没有用。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说,路费多也不行,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技术高超。’这人真是太糊涂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再快,路费带得再多,马夫的驾车技术再好,也只能使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说到这儿,大臣把话头引入正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就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燕王听了这席话,认为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注意方向,如果大方向错了,做出的任何努力也只是白费功夫。
35.守株待兔——学会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