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台北(5)
台北当代艺术馆
这座建于1921年的老建筑,跟“当代艺术”这前卫的概念好像很不搭,却也经常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台湾第一个老建筑活化再生的案例。在日据时代,这建筑是专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学校”。1945年后,这里成了台北市政府办公厅舍,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迁入信义区的新市政中心为止。这是个实验性比较强的博物馆,你不用担心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你看不懂,每次这里的展览都设计得很好玩很有互动性,经常是父母带小孩来玩,而这样前卫又好玩的地方,也好像为老城大同区注入了活水。捷运中山站这一带的小巷,亦是台北特色小店密度最高的地区,别忘了探头走进小巷里。
六条通
中山北路一段东边的横巷有所谓一条通到九条通的说法,这个范围东至新生北路,南至市民大道,北至南京东路。在日据时代,这一片区称为大正町,每一条巷都有不同的功能,而六条通,以前则是日本高官的住宅,当然你现在已经看不到那些老房子,取而代之的都是钢筋水泥楼房,但从这里辐射出去,这些狭小的巷子,却是你体会台北巷弄文化的好地方。
前三条通住宅还比较多,四条通以后经营的各种行业也多了起来,是台北过去的不夜城。四条通对街的中山北路、长安西路交叉口有一幢极有特色的老建筑,你会看到百年老铺林田桶店,至今仍是老师傅在制作贩卖大小尺寸的木桶,日本观光客最喜欢来这儿参观,可惜后继无人,恐成为绝响。到了六条通后,那就更精彩了,晚上走来这儿你会发现仿佛走入不夜城。短短700米左右的巷子,聚集了百余家的卡拉OK店,说这里是全台最密集的卡拉OK巷,一点都不为过。又或者你走进一无名的巷子,一间间日式小酒馆小餐厅的招牌亮亮地点缀了暗巷,从店里还不时传出日本演歌卡拉OK的声音,除了小酒馆,还有一些日式的Talking Bar或Club藏在其中,到了现在,在台湾的日本人下班后都喜欢往这边跑。
六条通这里是台北“八大行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是很老派、浓浓怀旧日本风的八大行业,它不是那种赤裸裸的花巷,而是那种充满暧昧神秘气氛,灯红酒绿觥筹交错,越夜越美丽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出版了一本旅游指南《极乐台湾》,(就是买春指南啦!)特别介绍了六条通一带,结果当时的市长马英九再次震怒,来了一次大扫荡,不扫还好,一扫反而大家都知道六条通了。
当然,六条通不仅仅只有暧昧的气息,也有比较新潮的L·unge Bar,很多非常棒的台菜餐厅、小吃、深夜食堂都聚集在这儿。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便宜并且能够接受的酒店,甚至,这几条通卧虎藏龙,很多台北的望族宅邸都低调地隐藏在这儿,基本上你晚上来逛这里是不会有危险的。
八大行业
一般俗称之“八大行业”,就是那些比较让人遐想的暧昧行业,指“台北市舞厅舞场酒家酒吧及特种咖啡茶室管理自治条例”管理之舞厅业、舞场业、酒家业、酒吧业、特种咖啡茶室业、视听歌唱业、理容业及三温暖(桑拿)业。
台北之家
这座藏在幽绿树影中、风格类似美国南方的殖民式样的二层楼洋式建筑很难不吸引路过的人注意,它是以前美国“大使”官邸,1979年美国与国民党当局终止“外交关系”后,它就被荒废,台北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间“鬼屋”在这深深庭院里。直到1997年,它被列为古迹,慢慢朝着以电影文化为主的艺文空间规划,一直到2002年正式开馆。现在这里坚持只播放艺术电影,每天晚上除有比较小众的电影播放外,多功能厅经常有艺术讲座,也有咖啡厅。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台湾艺术电影多元和小众的最后堡垒。台北不仅是吃喝玩乐的都市,也是艺文的都市,想要融入台北的腔调,晚上来看一场艺术电影,或找个地方看话剧,坐着听音乐会听到睡着,不用怕找不到,台北晚上的各种艺文演出太多元化了。
圣多福天主堂-金万万市场
你走进中山北路三段,会发现很有“异国风情”,哪一国?如果说是菲律宾肯定很多人兴致少了一半。这里是台北的“菲律宾城”,你只要星期天来这里逛,便会以为你在马尼拉街头,这是来台北很值得一看的现象。原来这里有一间圣多福天主堂,每个星期天,约有5000名菲律宾劳工在此做弥撒。原来多福教堂最早因美军驻台时的美国教徒而成立,美军撤台后,成为英语系外国天主教徒的宗教聚会场所,在台湾菲劳引进后,很快就成为菲劳的宗教中心,现在每逢周日,可以容纳600多人的教堂,要有五个场次的弥撒才符合需求。
因为每到星期天有如此多的菲劳聚集在这儿,附近商机蓬勃,你会看到菲律宾文及英文的招牌比中文的还多。旁边的金万万商场,是菲律宾华人所开,被菲律宾人称为“WONWONBUILDING”。商场被规划成一间间,空间零碎狭小,但卖的东西包罗万象,汇兑中心、超市小吃、菲律宾食品、美容美发按摩、手机杂货服饰、网吧卡拉OK都有,菲律宾客人占绝大多数。每到周日,店家会在店门口播放菲律宾热门的电视节目吸引大批人观看,如果走到这一带真的可以去菲律宾餐厅里试试那些特别的料理。当然,这里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地下经济,比如非法中介、性交易等,有时候会看到警察来抓非法劳工,然后他们逃进教堂的画面。
台北市立美术馆
这座叠状白色方形非常前卫的建筑,1983年建好的时候成了话题,据说是采用四合院的理念,“井”字形结构,将传统建筑元素之斗拱堆砌为主体架构,多重空间给予展出的多重可能,跟台北世贸中心一样,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设计师都喜欢设计这种调调的房子。目前美术馆馆藏还是以1940年以后台湾当代艺术作品为主,但经常有重量级的特展出现,从1998年开始,也举办台北双年展。
美术馆旁边一栋可爱的英式都铎风格小房是台北故事馆,建于1914年,曾经是台北某大户人家的别墅与招待所,现在改为咖啡馆使用。美术馆旁大片的公园则是美术公园,包括中山北路对面的整片公园及那些形态各异的建筑,都是2010年台北举办花博会的场地,现在都免费开放了。捷运圆山站现在也成了往宜兰基隆方向的客运转运站,附近花博艺场馆也成了台北新兴的创意市集,隐藏了许多好店。
圆山饭店
不管你坐什么车,一过基隆河一定会看到剑潭山上的圆山饭店;如果你坐飞机到台北松山机场,降落前往左侧看,也一定会看到它。十四层宫殿式大楼,巍峨高耸于圆山之腰,饭店红柱金瓦气势宏伟的外观,衬托富丽堂皇的古典气氛,是台北市的地标之一,闻名世界。
圆山饭店始建于1952年,现在这座建筑落成于1973年,早期它一直给人以半官方神秘的印象,虽然它的所有者是以私人名义捐款成立的财团法人,捐款人却是以宋美龄为首的政府要员,实际上是“交通部”管辖。而大家都知道,当年它的老板是宋美龄最疼爱的外甥女,而宋美龄是幕后的真正大老板,当年圆山饭店是个“水很深”的地方,谁都不敢查,等到蒋经国下令查了之后,才发现烂账一堆,赚的钱都跑岛外去了。
圆山饭店在1968年就已经被美国《财星》杂志列为世界十大饭店之一,60年来都是接待各国政要名流的地方,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常客李光耀、伊丽莎白·泰勒、阿兰·德龙等人,台湾人对它的印象就是“贵气”,就连服务员个个都是牛气烘烘。一直到1995年,一场让台北人印象深刻的大火,圆山的屋顶整个被烧掉,后来是很长的一段停业时间,圆山饭店也只好放低身段,让职业饭店经理人重新规划,才有现在比较“亲切”的服务态度。
圆山饭店一直被认为是“党国”的地方,出入的都是国民党权贵政要,它更传奇的地方在于,1987年,台湾还戒严的时候,一群反对人士在风声鹤唳中“深入敌营”,在圆山饭店里闭门开会,待门再打开,民进党就在这里宣布成立了,简直出人意料。而圆山饭店的贵族气息,也让台湾民众都觉得在这边喜宴请客倍儿有面子;因为圆山饭店声名太盛,现在在圆山饭店门前的欢迎牌上,十有七八是来自大陆的团体。
就算你不住这儿,圆山饭店也绝对值得你来参观,不仅建筑外观,内部大厅那超繁复华丽的装修,尊贵气派绝对会让你震撼。此外,大家都知道圆山饭店地下有多条防核生化逃生密道,据说可直通松山机场,其中最有名的一条还设计成类似溜滑梯的滑行道,长达70米,一路往下盘旋,够刺激。
忠烈祠
圆山大饭店山下不远就是台北忠烈祠,也是台湾最大的忠烈祠,仿太和殿的建筑。从辛亥革命、东征北伐抗日,历次战争牺牲的33万将士官兵灵位,全都被供奉于此,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张灵甫、张自忠等人的牌位。忠烈祠平常没什么人,但快到整点,门口就神奇地出现一堆游览车及游客,都是要看驻守在这儿的仪队交接班仪式,这里驻防的仪队,站在那儿就像雕像,就算你百般捉弄,仍是一脸严肃眼睛眨也不眨。每天早上9点开殿及最后一班16点40分关殿的仪式有花式操枪。如果你想进入安放牌位的灵堂参观,必须要16点前进入,过了这个时间就不得进入。
美丽华摩天轮
不到20年前,松山机场以北,这里及旁边内湖的大片地都还是荒凉一片,什么都没有,好像是忽然之间就什么都有了,而且建得非常漂亮,科技感十足,都是IT产业的总部大楼,每次偶像剧里有啥富二代出没在公司的桥段,都是在这边取景。如果你参加的是旅行团,那导游可能也会带你们来这里,讲一些很神奇的IT产业发家故事,然后告诉你依靠IT产业的进步,台湾是世界重要的钟表中心,最后会带你去买一些不知啥牌子的表。
而对台北市人而言,会特别跑到这一带,除了上班,那就是坐摩天轮,顺便逛逛美丽华购物中心。这摩天轮架在商场顶上,离地面有100米,可以远眺整个台北市,晚上随着转动还有灯光秀,刚开业时曾经在台北市引起极大话题,许多情侣都爱跑到这里约会,绕一圈17分钟,已经够你告白了。每年元旦,台北南边的101大放烟火,以北美丽华这儿也在放烟火,这一天晚上台北的夜空都被照亮。
一般人到了这一带,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有很多豪华的汽车旅馆,说直接一点,就是情趣旅馆。台湾的情趣旅馆国际有名,里面的装修豪华且暧昧程度甚至超出你的想象,有机会一定要住一次。
大安区
文青最爱穿梭在大安区那些“充满人文情怀”的小巷子中。作为台北市的文教区,许多台湾一流大学、大型宗教机构堂会都在此聚集,台北市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园也在这里。大安区一直给人沉稳内敛的感觉,艺文创意与庶民生活的精彩对话,是本区的精华。如果你说“台北人的气质如何如何”,大抵你是整天混在大安区没去过其他地方。
永康街青田街
大安区这些井字形的小巷子:永康街、青田街、丽水街、金华街,隐藏在大马路后面,繁盛的绿荫挡住了城市的喧嚣,闹中取静。虽然街名取自浙南一带地名,但都给人饶富绿意闲情的想象,又带点文学气质,那是个台北人对理想的一点小坚持,想办法让生活充满一点浪漫的小天地,在日据时代被称为“大学宅地”,是台北帝国大学(今台大)、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今师大)设立后,逐渐形成的教授宿舍群,后许多从大陆来的台大或师大的教授都住在这里,自然给了人几分文气。在这里现在还能看到不少围墙爬满了藤蔓,保存良好的日式木造房舍,这些年很多自成一格的小店、咖啡店、旧货店进驻,更增添了几分悠闲的气氛,到这里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随意逛逛而已。
永康街外侧的新生南路二段,沿路上有几栋大教堂、大清真寺、大天主堂,毗邻在一起,号称“天堂大道”,前面还有灵粮堂、信义会真理堂、浸信会怀恩堂的大楼,走一回都“升天”了。
殷海光故居
骄傲如李敖者,一辈子谁也看不起,最尊敬的人就是殷海光。殷海光被称为台湾自由主义先驱与启蒙大师,也是当时台大哲学系的教授,专攻逻辑,当时他担任1949年创刊的《自由中国》的杂志编辑,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准绳,批判党化教育、反攻大陆问题等时政。李敖说“殷海光的政论文章光芒万丈,出色得使敌人和朋友都为之失色”,后来《自由中国》被查禁,殷海光被迫离开教职,他的著作大部分也被查禁,生活起居也受到监视,身心折磨下罹患胃癌,就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然笔耕不辍,直至1969年病逝。
现在这幢日式木造的故居里以照片、手稿副本,呈现殷海光的生活与追求自由思想的精神。屋舍空间不大且简朴,陈设亦以展览为主,不过书房正对着的庭园,则为殷海光亲手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