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新北(3)

金瓜石的景点沿着各条往山中的小径展开,大多跟采金有关,半山腰上的黄金神社是日据时代供奉冶炼之神而建,但台湾光复后被毁。现在爬到这里,只剩下鸟居、石灯笼、石柱、地基,这种神秘而荒凉的感觉,颇有破败的希腊神殿风格。天气好时可以远眺基隆山与嶙峋的无耳茶壶山,远方海景也一览无遗,这俯视的景色完全能让你联想到侯孝贤电影中的那些长镜头。

1922年,当时的日本皇太子裕仁来台视察矿产,金瓜石此地建了一所日式行馆,又称太子宾馆,以桧木为主要材料,并规划日式庭园、迷你高尔夫球场及射箭场等,建筑风格就是个小型的日本皇居。不过最后太子无法成行,建筑也就留到现在,后来《转角遇到爱》也来这里取景。

如果你时间够多,一定要花个来回2小时爬上那座峥嵘的无耳茶壶山,那条在草丛中如丝带的步道,是美丽的秘境。登上山顶,草山青翠连绵,漫天的芒草,东眺太平洋,西望北海岸一路崎岖的海岸线,这是整个九份金瓜石地区的最高点,也是视野最棒的地方。

金瓜石的产金量曾经是亚洲第一,也有丰富的铜矿,经探测,现在仍有极为可观的黄金蕴藏量,只是开挖成本太高而暂时不再开发。过去的采矿公司办公室、矿坑等遗址,现在也重新装修为黄金博物园区,为这段历史留下记录。

如今一切云淡风轻的金瓜石,也有一段血腥的黑暗历史。在太平洋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战俘营,关了1000余名以大英国协成员国为主的同盟国军战俘,在环境恶劣及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被迫劳动挖矿,有大量人员在这种折磨当中死亡。据当地老人说,早些年,常有英国老人来此凭吊,这些年人已经越来越少,当这段历史重新被挖掘出来后,1997年在此立了个纪念碑。

水湳洞

在金瓜石山下有个海湾小渔港,海边有两个村庄遥遥相对,这里是水湳洞。

这海湾是濂洞湾,不过你说濂洞湾没几个人知道,它有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阴阳海。你会看到一幅奇景,海湾中的海水颜色呈黄褐色,与外海方向正常海水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它并不是污染的结果,因为金瓜石山脉富矿物质,溪流汇聚进入海中,累积了大量矿物质,形成黄色与碧蓝渐层式海岸线奇景。

背山面海的13层是以前的炼铜厂,早已废弃杂草丛生,如巨大的山中要塞,因层层而上有13层而得名,如巨龙盘踞的排烟管,层层埋没在杂草之间,与山势融为一体。站在山下你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建筑内机器全力运转,如雷轰鸣般的震撼压迫感。这工业时代水泥遗迹的荒凉之美,颇有末世的风格,近年来也吸引很多摄影爱好者以及MV在此拍摄。

水湳洞本来是个小渔港,却有艺术风情。近年来,有许多奇人异士搬来这个原本颓圮的小镇,有画家、木作者、陶艺家、铁雕师和打鼓队,这些人经常就把水湳洞搞成一个大的展区,借自然之景来做展览,为这里注入一股活力。

瑞芳几乎可以成为北海岸、东北角海岸旅游的中转点,从瑞芳延伸出去,公路可到九份、铁路可通平溪及北回线至台湾东部。若你能上午至平溪,那么下午就能回到瑞芳转至九份看夜景。若你从东部回台北,列车停经瑞芳,也可在此下车直接前往九份或平溪,不用回台北再来。此外,若去了野柳,玩完后可直接乘出租车前往瑞芳及九份,车费约1000元(司机心情好可杀至800元),或者乘前往基隆火车站的大巴再转乘往九份的大巴。

东北角海岸

除非你是自行车环岛,否则从基隆到宜兰头城这段沿着台2线、北部滨海公路的这段海岸线很容易被人忽略,也许你坐北回县铁路从福隆到头城这段路,会发现离激起滔天巨浪的美丽海岸好近,一整段路都与海并行,让你都忍不住想要跳下车看海,这就是台湾的东北角海岸。

南雅

过了水湳洞,从80.8千米处的南雅开始进入东北角海岸路段。海岸边一片风化岩石,岩石经过千万年海涛和强劲东北季风不断的侵蚀、磨蚀、风化、搬运等作用,纹理如同海水流动般,又像画笔画出的波纹,记录着地质形成轨迹。最令人惊艳的是,海岸边有一如同冰激凌半融化状的岩峰,简直就是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什么叫作大自然是最好的雕刻家,你在南雅海岸完全能体会到。

鼻头角

在85千米处的鼻头角是整个北滨公路上最雄伟的海蚀崖,如同军舰一般开进蓝色海洋,突出于波涛当中,高耸的岬角棱角分明,峭壁下浪花激荡。鼻头角的位置重要,它以北的海域属东海,以南属太平洋。鼻头角与台湾本岛最东的三貂角和最北的富贵角,合称北台三角。建在岬角悬崖上方的鼻头小学,教室窗外就是无尽的海洋,面朝大海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是台湾景色最美的小学之一。你站在鼻首往下望,海面形成一处俗称“卷螺水”的大漩涡,还造成几个小漩涡,大潮大漩,小潮小漩,海潮澎湃,气势如虹。

龙洞

在鼻头角不远处的龙洞亦是雄伟的海崖峭壁,龙洞之名取自湾岸弧形如蛟龙盘踞,节理鲜明的巨石临海矗立,嶙峋峭立,气势非凡,复杂的断层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地质景观。龙洞岬崖上有西灵岩寺,这里是观海最佳的地点,潮起潮落,湛蓝而辽阔,无边无际。这一带海岸是美得会让你大喊大叫的地方,但是平常人很少,谁叫大家都只到九份就不知道继续走下去了呢。

澳底

这是北滨公路沿线一个比较大的渔村,也是旅人经常休息吃海鲜的地方,从这里开始到福隆,有一段绵延3千米的金黄色沙滩,是台湾北部最重要的海边胜地。澳底这小渔港20年来另一极大争议就是,离镇上1.5千米的第四核能发电厂工程,你路过一定会看到。在短短的台湾北海岸,东北角海岸就有核一、核二、核四三座核能发电厂,所以你在这一带的村子,一定都能看到某些建筑贴着“避难所”之类的字样。现在台湾核四的争议在于对核能的恐惧以及建设过程中不断爆出的丑闻与质检问题,都让人很不放心,再加上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厂事故近在眼前,本来台湾人觉得核四厂“理所当然”,现在民意风向也开始转变了。其实,核电比起其他发电方式是比较符合经济效益啦(不算进先期腐败成本与事后废料处理成本)。但只要发生一点事故,尤其像这种在地震带上的核电站,别说澳底,整个台湾北部都不能住人了。

福隆

福隆在台北人心目中可是如雷贯耳的海水浴场,比起福隆,金山、翡翠湾、白沙湾,通通都弱爆了。许多人一定都有从台北坐火车到福隆火车站下车,走几步路就冲向碧海蓝天的夏日经验。福隆的金黄色海滩,是由河水与大海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沙嘴地形,区分了平水荡漾的双溪河内河和波涛滚滚的福隆外海,这是台湾北部最有名的海水浴场。

从2000年开始,每年夏天在福隆沙滩上举办的海洋音乐祭,也是年度最HIGH的盛事。这是一个在独立乐团中具有指标意义的音乐祭,跟其他音乐祭不同的是,海洋音乐祭强调的是“创造明星”,而非“需要明星”。所以看看海洋音乐祭邀请的团体,都很强调“原创”,也不分主流非主流,商业非商业,唯一看重的就是音乐原创性及表演实力。因为它是免费入场活动,所以现在一到夏天,爱摇滚的人通通都跑到福隆来了。当然,到海洋音乐祭看的不仅是热血的表演,还有看比基尼,陈升就最爱来海洋音乐祭。

之前为台湾319个乡镇各选出一个特产,福隆被选出的特产竟然是“便当”。福隆车站的月台便当也是很有名,趁着停车3分钟空当跑下车买便当是许多人坐北回线铁路的回忆之一,现在火车站前有两间最有名的火车便当店,各有千秋,只要到福隆玩,几乎没有不吃便当的。

三貂角

若你是坐火车,过福隆后就直接进隧道,看不见台湾最西端的三貂角了。三貂角这个地名跟貂没关系,那是17世纪时西班牙船舰由菲律宾开抵此地海域,因不知地名,便以拉丁文菜市场命名此地为Santiag·(圣地亚哥)记在航海记录上,这也是外国人最早对台湾东北角的记录。后来,台湾人用此闽南语音“三貂”来音译Santiag·,因这里是台湾最东北部的岬角,所以就成了“三貂角”。

整座三貂角是一条龙的玄武岩层墙,由页岩层中蹿起,直接劈入太平洋中,植被却青葱一片,顶上有一纯白灯塔,风一吹,草也如波浪起伏,与海波连成一片,只有沙沙的声音与波涛拍打岩岸声,步道穿行草原,如同要通往海里。

虽然三貂角没有火车经过,但你可从福隆站下车,租一部自行车。这里有一规划得很好、全长23千米的自行车道,从福隆一路可以穿过旧草岭隧道至宜兰那一侧、石城火车站、三貂角灯塔、卯澳渔村等著名景点,可以很近距离地感受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湾岸。

北关

提到“北关”,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听涛”,以前北关是进入宜兰的关隘,地势重要。东北角海岸姿态奇特的岩石景观,在北关进入尾声,却也来个最后的高潮,在这里主要是豆腐岩和单面山地形,嶙峋险要,巨石林立。站在北关的观海亭上,远眺龟山岛,近观惊涛拍岸,看浪花卷起千堆雪,气象万千,自古即被称为“兰城锁钥扼山腰,雪浪飞腾响怒潮”。

你走一趟东北角海岸,绝对不虚此行,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若是比山林景观,或许没有大陆的各式名山大川景色壮丽,但是比海,丰富的程度绝对远远超过人所想象。

三峡-莺歌

这两个台北近郊的老镇,虽然是两个不同区,隔了一条溪,可是一般都当它们是同一个地方,称作“三莺”。这两个小镇各有特色,一个是宗庙重镇,一个是陶瓷产地,两处都拥有人文底蕴浓厚的老产业文化,虽然在外地观光客中不是那么有名,可是它仍然有一游的潜力,尤其是喜欢老街的人,不得不去。

莺歌

莺歌是个以陶瓷闻名的小镇,镇上居民有八成以此为生,陶瓷普遍的程度甚至让人怀疑这边的小朋友从小都是玩泥土长大的,个个会烧瓷。

莺歌的陶瓷业约在19世纪初开始,泉州移民吴鞍发现此地的黏土很适合制陶,再加上本身有技术,便邀族人一同来此从事陶业。而这一支吴姓族人的后人,现在多居住在尖山埔路,这里就是传统的陶瓷老街,现在整条街上几乎都是陶瓷艺品店。艺术陶瓷、创意造型陶瓷、茶壶、茶具等都能找到,不买的话光是欣赏也算长了见识。

如果对陶瓷制作有兴趣,可以到陶瓷博物馆,这是台湾首座专门介绍陶瓷的博物馆,馆内以台湾200年来的烧窑文化为主,在这里每周二到周日每天都有四场陶艺动手课程。

三峡

三峡是台北近郊著名的老镇,在清朝时这里就是台湾重要的染布业中心。流经的三角涌溪水质良好,具备了染布时所需的条件;制作完成后,利用水运而下至艋舺大稻埕,再转往厦门、福州、上海等地。这个产业造就这小镇富裕一时。

三峡老街就是以前本地的商业中心,约是和平街、仁爱路、中山路及民权街一带,短短200米的老街至今仍保留许多日据时代以来的商业街屋建筑,是台湾保存最好的红砖拱廊老街之一。穿梭在老街圆拱廊下,如无尽的桥洞,也如时光隧道般带你回三峡最繁华的年代。也许你也可以注意牌楼上的图案,繁复的雕工,建材质地完好,老街上房子的巴洛克式立面刻字代表着姓氏、行业和堂号,是当时商家做生意时普遍的宣传手法。你可以在一些地方,如桃园的大溪老街等地看见类似的街屋立面形式,这是日据时代的流行建筑样式,当年住在街上的都是富有且有头有脸的人家,当然什么都要搞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