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方丈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译序(2)

由于吉田兼好写作这些文字的目的,只是为了排遣长日无聊,生前从未想过要传诸后世,因此其一直处于灵光乍现、漫然书之的创作状态中。虽说是即兴创作、信手拈来,但精练坦荡,字字都凝结了作者的智慧结晶和深刻见解,短则三言两语、长则细描详绘,将儒、道、佛理寓于简单通俗中,而行文又能将汉文日语融冶一炉,真实、风趣、质朴,汰尽浮夸虚妄,闪烁着古老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将他人生的经验、体会、彻悟尽都囊括其中。虽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是以沧桑之心发禅悟之语,静谧而超脱,于不拘一格间尽显灵韵,使人读后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吉田兼好曾为官、又为僧,繁华看尽、行脚四方,其社会视野自然比较开阔。与这样的人生相对应,《徒然草》的着墨重点,也不外两类:一类载宫廷见闻、禁中逸事、规章典仪,满溢贵族趣味与怀古幽情;另一类记寺庙人事,并以佛教之世界观,注视自然变化与事物变迁,对人生百态发表了坦率的批评和议论。这两类文字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自然、爱情、事业、忧患、求道、居家、历史、怪谈……举凡当时世俗与空门所涉之人事,应有尽有。公卿贵族、武士、僧侣、艺人、工匠等各阶层人物纷纷登场,实录世间万态、感悟伦理情爱、抒写四时风物、品评衣食住行,宛如一幅描摹镰仓末期社会的长绘卷,将彼时的朝野面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如果仅有内容上的丰富,尚不足以使《徒然草》傲立日本文学史数百年而不衰。其思想层面的深邃广阔、文笔的生动超妙、意境的悠然闲雅,不但予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更发人深省、启迪智慧。这才是它光芒四射,倾倒整个大和民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日本人的审美倾向与生活态度直到如今的主因所在。

《徒然草》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文字美。全书以纤丽绵密的古日文结合洗练简洁的古汉文写成,字里行间细腻蕴藉、雍容灵动。由于作者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因此立意布局多仿中国古典笔记,遣词造句讲究典雅,同时频繁借鉴化用古中国的诗词歌赋,引经据典、墨艳笔健,令作品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动人韵味。那既朴素又辛辣、既风趣又不油滑、超脱而不空疏的文字,将吉田兼好的个性情趣与中世的审美意识完整地投射其上,观之赏心悦目、读来唇齿留香,对后世文学作品的行文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次拙译在文风上,特意采用文言的方式,就是为了保持原书中这种古典的文字美。

如果说文字美属于外在的表现,那么《徒然草》所具备的智慧美与意境美,则展现了其内在的高品质。

兼好以大杂学家的身份,跨越了千百年的时间之河,将先贤古圣、文章大儒都视为良友,汲取中日思想家、宗教家、哲学家的学问精华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徒然草》中多处援引《道德经》、《论语》、《庄子》、《尚书》、《昭明文选》、《白乐天诗集》、《古今和歌集》等古书的辞句与观点,结合自身睿智、幽默、带有寓言性质的小故事,采用碎片式、积木式、插花式等叙述方式,安排于匠心独具的话题排列中,纵谈妙论、至理迭出,尽显机智与渊识,耐人寻味。

此外,在肯定贵族式的教养、学识的同时,面向庶民阶层,兼好也充分肯定了专家、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养的不断提升与技艺的日益精进密切相关。风度姿容、谈吐礼仪也是他评价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徒然草》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问、才艺方面,更有诸多生活的智慧、为人处世的智慧。兼好以一个出家人的平和冲淡,将他对生活的见解与琢磨缓缓述来。虽然避世隐居,然而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并不回避自己对世俗种种欲望的欣赏与理解。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到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再到待人接物如何才是得体,他都不惜笔墨;世俗生活的诸多趣味,例如赏花、饮酒、观月、男女幽会等,他都津津乐道。禁欲者与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不虚饰、不做作,尽情地敞开胸怀,去品味生活的真情趣。他就站在生活里,看人来人往、看万物纷繁;生活之理,就像他笔下的文字一般,虽淡然素朴,却暗藏玄机,意蕴深厚。

对于生的热爱,让兼好倾向于自我保全的智慧,其为人处世也大有心得。他格外强调人生应进退有度,言行得体而不遭人厌弃。在名利观上,他认为人世沉浮、红尘打滚,不免要追逐于名利之间。求财慕荣,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必须取之有道,诚信为本。为此,他一次次提出忠告、一次次给出建议,妙语警句在书中俯拾皆是。但他并不摆出一副教训人的面孔,也不进行晦涩枯燥的说教。这些率真的劝诫,都来自于他对现实人生深入细致的观察、理解,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因而没有道学语,令人在莞尔颔首中,咀嚼出一位老法师在历尽沧桑后,浓缩五味而得的处世智慧。

总之,《徒然草》是聪明人写的慧世语录、是滋补的心灵鸡汤。它所蕴涵的东方哲理、人生智慧对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人格修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奉为日本的《论语》,跨越时空隧道,传承万年。

飘然出世、简单生存的兼好法师对生活上的享受并不提倡,而是追求适意自在和内心的安宁平静,所以在赋予《徒然草》高深智慧的同时,也在书中融入了脱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美。与青灯古佛相伴,人情冷暖了然于心,悠然禅意和对世事的冷眼旁观,结合以平安时代旧贵族的优雅,造就了兼好古典式的美学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观。他立身世俗却超越世俗、厌离红尘却不忘人间,用清新晓畅的文笔、精准唯美的语句,热烈而又冷静地描绘着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将人生短促、烦恼所在、静思所得,以及自囿之可笑、寄情山水之闲趣娓娓道来,句句清凉,宛如指出一条深幽的小径,令人行走其间,只感清醒与宁静。

有些文章好,是自自然然地好,不是用力地好。若心底不曾历波澜,定写不出如此率性纯真的文字。如前所述,兼好撰本作时,并未考虑到发表,也无所谓有无读者,因此绝不挂怀于受众口味,下笔自由随意,全无避忌阻碍,是内心思想的真实流露。这样淡然的心态,最适合散漫抒怀的随笔,有时灵感一闪而过,记下来寥寥数句;有时却行云流水连绵不绝,洋洋千百言,数纸而不能尽。读者品来,犹如与知心朋友漫谈聊天,时而忧伤,时而欢乐;时而家长里短,时而风花雪月。可以谈得很透彻,也可以轻飘飘地不着痕迹。待到话音落处,言语蒸发,真意也已道尽。过后细细回味,好似品过一杯荡涤心尘的清茶,甘香无穷,心境登时明澈起来。

一人一悟一世界,一言一叹一微尘。在雨声沥沥、竹簟生凉的月夜,玩味兼好法师悉心存录的乐趣与境界,也许初时未必会意,熟读深思,方知其妙。透过别致的情趣与物哀的幽思,触到的是一颗脱尘绝想的心,清洌如泉水,又氤氲着一泓暖意。浮世蒸腾中,熙熙攘攘者尽多浅陋无文、利欲熏心,倘内心最柔软处尚不曾失守,实应让这些短章,拂去盘踞心头的积埃,令人心之花开得更加芬芳绚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徒然草》所体现的无常美。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对无常的透彻认识,以及由此所衍生的对无常美的欣赏。唐代中叶起,禅宗逐渐传入日本,为日本古典文化奠定了超然、淡然、寂然的基调。禅宗的“无常最美”和“无中万般有”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每个有慧根的人。高僧大德们徜徉于天地山水间,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让无常之美汩汩滋润着心田。兼好就是这样一位洞悉了无常美的高人。虽同为出家法师,但与鸭长明万念俱灰的悲观相比,兼好所持的无常观,既有来自佛教的影响,又有来自儒家的“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思想,甚至还导入了老庄“无欲无为”的哲学观念。杂糅各家精髓的结果,令《徒然草》中的无常观,予人乐观豁达、劝导向上的感觉。这种合而不同,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在当时离乱的社会背景下,实属难能可贵。

明了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流转之相”才是世相本质的兼好,抱持着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姿态,追求怡然自乐和内心的安宁,讲究放下诸缘与身心俱闲。放下诸缘是方法,身心俱闲是他所追索的最佳人生境界,这两者都建立在他对无常美的认知上。

参透生死之道,是发现无常之美的首要条件。死,不可预测,也不可抗拒。生命消失令人无限慨叹,生死之间,翻涌着不尽的情感波澜。倘若生命永存、无死无终,也就没有了对生之美好的认识。《徒然草》中有多处提及生死,深刻表达了兼好对于死亡的冷静观察与思考。他以一种审美的心理去认识生与死,消解死亡的哀恸,将生命无常的悲剧情结升华成了美感。正因有了这种“死生同状,万物一府”的体认,所以他的思想近于虚无,达到了“安时处顺,哀乐不入”的高度。反映在言行上,便是重视现世、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及时去品味生之乐趣,进而从无常的变化和迁移中,发现美的存在。

他心正气平、静观万物,在含苞待放的枝头探寻欠缺之美、在风吹花落后发现凋灭之美、在残月中欣赏不完满之美。在他眼中,落花缺月仍有风情;人世爱而不得,思慕之时更有意趣。面对再好的美景,都能泰然处之,绝不喜形于色,因为其深知好景不常在之理,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无常的制约。这种建立在无常上的美学观,虽然带有东方的悲剧色彩,却是日本精神的静水深流。

兼好的无常审美观,运用在人与事方面,演化为尽量避免追求完美无缺,对万事万物都不苛求极致、圆满,因为圆满过后必是不圆满。他努力使人们明白“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的道理,因某一事物美好而试图使之永恒的做法是徒劳的,只能自寻烦恼。唯有任其自然才是聪明的做法。

可以说,无常美像一束煌煌之光,照耀着兼好的内心世界,令他破除了一切执着,进入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的境界。他自在无拘、物我两忘地感怀着天地流转的空寂,而后透过《徒然草》澄明着数百年来亿万读者的思绪,于细微处温婉地灌溉着世人的心智。在经历了无数次物换星移后,依然沉静伫立,令今时身处熙攘的我们见到,顿然有种猛回头的棒喝感。如果你正被炎世灼烤,心浮气躁;如果你正迷惘困惑,踯躅于人生的未明;如果你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忧愁,需要指引——那么,请翻开这本惬意舒泰的小书,送一个清凉平和的心境给自己,留温暖美好的期待予世界!

王新禧

序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