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还原与阐释: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美国文学形象构建
张宝林更新时间:2025-04-24 20:06:45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形象构建的角度还原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人如何接受美国文学,阐释其内在逻辑和历史文化意义,不仅揭示了中国文人认知、选择美国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美国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多元呈现形态,而且分析了美国文学形象构建、美国形象构建与中国“自我”形象构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宝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中国外国戏剧的翻译与研究
戏剧在外国文学中,特别在西方文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戏剧在西方史上属于文学的精华,艺术的桂冠。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外国戏剧的翻译、演出和研究都非常重视。文学30.2万字 - 会员
海上丝绸之路与16至17世纪中国文坛:以胡宗宪浙江幕府为中心
16世纪中后期是中国“被全球化”的历史时期。与海战、海上贸易密切相关,海疆局势为文人才俊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海疆幕府极大地吸引着内地的青春文士。抗倭总督胡宗宪浙江幕府汇集了大批各路精英。在历史动荡时期,幕僚文士协助幕主巩固了海防边疆,稳定了明代时局。而与海战相始终的幕府文学文化活动则直接引领了时代文学潮流。幕府文化生活的需要、幕僚文士的唱和交流使得此际产生了大批幕府文学,戏曲、骈文、小说争奇斗艳文学18.7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全二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文学96.8万字 - 会员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增订版)
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涉及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等。文学22.6万字 - 会员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22万字 - 会员
鲍·艾亨鲍姆文艺思想研究
鲍·艾亨鲍姆是20世纪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从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既从共时角度横向比较艾亨鲍姆与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形式论学者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其对形式论诗学的独特贡献,又从历时角度纵向梳理艾亨鲍姆在不同时期阐发的文艺理论,探寻其晚期实现超越形式论诗学的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指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并不标榜所谓的“唯形式论”,而且评析了艾亨鲍姆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影响。文学18.2万字 - 会员
现代抒情与抒情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散文艺术及其传媒语境研究
本书以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本体论、流变论和传媒论为论述框架,运用历史主义和现代传媒的理论与方法,在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对照考辨的视界中,从现代性艺术品格、体式结构、美学特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特质、形成与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阐释。本书在借助原始资料文献还原现代散文的历史建构的基础上,注重将现代传媒理论引入散文艺术研究,对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艺术之间深隐复杂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文学19.4万字 - 会员
心灵与历史互动的奥秘
《解读心灵与历史互动的奥秘》系季红真五年以来的研究心血之作,囊括了她萧红研究的探险路程、将当代文学现象纳入中国悠久文化时间流程的学术实践、对中外新世纪文学的细致解读,显示了集毕生治学经验的方法论探寻。文学22万字 - 会员
唐诗的历史想象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文学1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