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四卷):唯美主义
蒋承勇 马翔更新时间:2025-03-28 18:17:53
最新章节:主要人名、作品名、术语中外文对照表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层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的发生语境,梳理其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等层次并展开深度阐释,指出唯美主义诗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既有相互对应的一面,又有互相错位的一面。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9-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承勇 马翔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人文新视野(第20辑)
本书为《人文新视野》第20辑,主要包括法国文学研究、诗学研究、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三个栏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均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文学16万字 - 会员
“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
目前,对海子“小诗”,即他的“抒情诗”的研究可以说是种显学,但学界很少关注他的长诗(“大诗”)写作。基于此,本书对海子的十部长诗展开论述,结合了海子小诗及相关评论文字,建构了海子“大诗”诗学思想形成的精神轨迹,以期时代能够重新认识海子的诗学和文化价值。本书不仅解读了作为诗人的海子,同时,也解读了海子长诗所蕴含的思想以及对当代理论建构的话语影响,让读者领略海子大诗所追求的诗、哲学、神性合一的心灵价值文学19.7万字 - 会员
阿拉伯当代文学的转型与嬗变
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文学34.1万字 - 会员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对新世纪重要作家作品评论的选集。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学术著作和成就的评论,也有对不同代际作家作品的评论。多年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当下文学的发展,并通过批评文章积极参与构建新世纪的文学版图。这些文章虽然是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但我们同时可以到作者对新世纪文学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断和批评。因此,这些评论不仅有鲜明的现场文学31.4万字 - 会员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增订本):全二卷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文学73.2万字 - 会员
毛南山乡文艺生态审美
毛南山乡系毛南族聚居区,毛南山乡所呈现的文学艺术成果集中体现了毛南族的文学艺术创造观念及创造力。毛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发展了强烈的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融理念,其文学艺术蕴含着明显而独特的生态特征。着眼于生态视域,系统、深入地研究毛南山乡的文艺现象及其内在本质,揭示毛南族创造文学艺术成果的心里于规律,阐述毛南山乡文艺生态的属性及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毛南族建构新型的文艺生态,从而探索文学21.2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第12辑)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11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本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区域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国际视野”、“学科建设动态”等多个栏目。此辑刊自问世以来,反响一直很好,每一辑均已售完文学24.9万字 - 会员
文艺民俗视野下的鲁迅创作研究
该著作为作者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研究成果的深化,意欲在成果累累的“鲁学”研究之中,另取文艺民俗这一独特的视角,从文学和民俗两个方面对于鲁迅作品的民俗表现给予观照,借助于一个具体的个案,在个体和群体、精英与民众、本土和外来、文学和社会、传统和现代等多重张力关系的营造之中,探究和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生成的努力和艰难。全书由引言和数个章节组成,分别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鲁迅民俗兴趣发生的内外因素、民俗文文学15.9万字 - 会员
空间视阈下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研究
本书在现代空间理论视阈之下全面考察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空间的不同层次: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精神信仰空间为经,以英雄史诗、抒情诗歌、圣徒传记、智慧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文本为纬,探讨了重点文本所阐发的空间概念及地景特征。研究聚焦不同人物群体与居住地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作家们积极致力于将空间这一抽象而广泛的概念转化为能够体验和感知的地点、景观、区域、边界等具体的空间表文学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