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现代儒家哲学研究
陈来更新时间:2020-05-18 16:41:14
最新章节:“博雅英华·陈来著作集”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从对“哲学”概念的理解谈起,然后扩展至“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等角度,详细讨论了20世纪中国哲学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冯友兰等学者对儒学的创新和发明,探索了现代中国哲学家在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努力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及得失。作者还对冯友兰、熊十力等先生的理论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改进意见。书中的每一篇针对所讨论的话题,都提供了详细的文献材料,论证分析有理有据,翔实可靠。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费密学案
《费密学案》以学案的形式对明末清初四川新繁著名学者费密(1625—1701)及其思想进行全面研究,以表彰其人。全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一为生平事迹,简述费密人生经历。二为著述考录,对费密存佚著述51种400余卷逐一钩沉。三为学术源流,以家学、师承、交游、门人分类立传,考略费密学术渊源与流传,其中家学5人,师承2人,交游84人,门人35人。四为学术要旨,着重介绍费密“新道统的构建”“中实思想”“尊古经哲学20.8万字 - 会员
《老子》“德经”参证及德育镜鉴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与“无为”。所谓“自然”,乃自本自粮、本自具足、自是其是之意;所谓“无为”,乃不加施为、任其自化、顺其自然之意。学术界对《老子》“道经”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德经”的研究却尚显匮乏。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以《老子》“以道观人”“以道观万物”和“以道统德”的“大道观”为视角,解读《老子》“德经”并参悟其对当下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哲学21.7万字 - 会员
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
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哲学68.8万字 - 会员
阳明心学与明中后期文学批评
明代前期理学思想渗透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观念、思维模式。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社会转变的一大枢纽,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思想体系。心学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命题,肯定并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心学的出现,是明代文学思想由“师古”向“师心”转变的标志。从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批评呈现出重个体、重个性的特征,一批文论家从童心、性灵、情真等视角展开文学批评,体现出迥异于前代的哲学16.7万字 - 会员
泰州学派研究(第一辑)
泰州学派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泰州学派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编辑出版,所选论文深入挖掘泰州学派思想内涵,分析其源流与特性,集中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泰州学派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的出版,旨在提升泰州学派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更好推动泰州学派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哲学29万字 - 会员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权观研究
“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哲学29.3万字 - 会员
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1辑)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故里,是中国道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涡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合作举办了“中国涡阳老子道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并精选部分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编为《老子道文化研究》,以学术研讨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本辑为创刊号,收录了14篇文章,主要涉及老子和道家思想、道家经典解读、道教与社会,以及道家历史文献文本考证等几方面内容。哲学22.9万字 - 会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哲学研究
本书深入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造成困境的政治哲学思考和探寻,进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构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新秩序的规范性维度。最后,从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新方案。哲学28.6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玄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篇。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语》注残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玄学内容,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这些残篇在魏晋玄学乃至中哲学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