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城乡规划实务
经纬注考(北京)教研中心更新时间:2019-11-22 18:19:42
最新章节:模拟题三解析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由经纬注考(北京)教研中心编写,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年考试真题及解析,包括了2010-2018年全部真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答,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些题目还给出了相同考点的对比和辨析;第二部分为2019年3套模拟题,共考生复习后进行练习和检验复习效果。本书可供参加2019年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学习使用。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9-06-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经纬注考(北京)教研中心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村镇社区生态优化规划策略与技术
本书针对现有生态空间规划大多基于宏观和中观尺度的现状,综合多国经验,明确面向村镇社区这一微观尺度生态优化目标、原则、内容,总结基于规划过程全阶段、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时空维度,以及“三生协调”、“公众参与”的重要规划理念维度的生态空间优化策略;并梳理在规划目标设定、调查实施、规划方案制定、基础设施设计、后续维护管理的各阶段中,兼顾生物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双重优化目标的规划实施技术。建筑9.8万字 - 会员
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解析与传承:以前童古镇为例
本书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浙东地区的典型传统聚落——前童古镇,进行了研究。从前童古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空间演变、民居建筑群和装饰艺术等几个维度,剖析其空间特征,并从文旅发展与传统聚落保护传承相融合的视角,对前童古镇的规划设计开展讨论,总结相关规划和措施的实施现状,提出前童古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筑12.4万字 - 会员
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
《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本书将水生植物分为“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两大应用领域分开阐述,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是水生植物重要的2个应用功能,两者的功能定位和工艺技术均有所差异;二是在实践工程上,这两类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通常来源于环保和园林这2个不同的系统和行业,也就造成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有专业差异。不过,根据水生植物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单纯的水体净化或水体景建筑0字 - 会员
规划,让城市更理性:第八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集
本论文集共收录“2017年度城市规划行业优秀科技论文暨第八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103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1篇。收录论文主要围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和勘察测绘等主题,呈现当前建筑规划领域等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和总结规划实施的得与失。建筑0字 - 会员
天津大学学生城乡规划竞赛作品选集(2008-2015)
这本竞赛作品选集是近年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国内外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的作品汇编;集合了自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生设计赛事中的获奖成果。本书在作品选择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竞赛获奖作品,并注意涵盖多种类型和多种设计思路。书中除竞赛作品展示外,还包含教师对竞赛环节的教学总结、学生参加竞赛的体会感想,以及为每份竞赛获奖作品加入的教师点评。本书不仅记录了近年来国内外竞赛水平建筑0字 - 会员
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空间形态研究
本书从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的雨洪灾害现象切入,以“三生协同”为目标,水文韧性为视角,将村镇社区空间的形态投射为流域水文形态、集镇形态和社区组织形态,以对应生态韧性、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3个维度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揭示3种形态的耦合关系,将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流域社区”的构建与管理中。同时,本书按照“现象认知-形态溯源-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对长江上游干区流域喀斯特地貌下3级江河流域中的山地河谷村建筑15.7万字 - 会员
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集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北寒冷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东/华中夏热冬冷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南夏热冬暖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西南温和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建筑6.9万字 - 会员
城镇空间:传统城市主义的当代诠释
本书为本书是当今城市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当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与创新研究,主要包含“新城镇”、“城市区域”、“城市中心区”以及“城镇与城市的重建”四个部分,此外尚有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和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城镇空间:传统城市主义的当代诠释》对城市构成进行了详尽的类型学研究,内容涵盖城市设计和新近完成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都表现出全新的公共精神、可识别性和秩序感。建筑0字 - 会员
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通过基础研究―理论构建―实证检验,研究了城市群创新活动概念内涵及基本特性,揭示了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形成及其内在演化机制,并在探讨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测度指标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从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和城市群整体三个层面开展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群创新活动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以及影响机制方面具有规律性特征,这种规律性特征最终归纳为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理论模式。建筑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