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识读本:叔本华(中文版)
(英国)克里斯托弗·贾纳韦更新时间:2020-03-05 15:11:15
最新章节:索引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德国哲学家当中,叔本华是最有可读性的一位。本书对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进行了简洁的阐释,尤其聚焦于叔本华思想的原创性特征,这种原创性启发了包括尼采、瓦格纳、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在内的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作者将笔锋直接指向叔本华毫不妥协的悲观主义观点,即对人类个体来说,最好的境况是不曾出生,只有圣人般的自我否定(摒弃欲望)才能赋予生命价值。本书展示的叔本华,是一个具有战斗精神、气势咄咄逼人、影响力非凡的思想家。
品牌:译林出版社
译者:龙江
上架时间:2013-01-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国)克里斯托弗·贾纳韦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可以说在斯宾诺莎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并改哲学9.7万字 - 会员
“国际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白璧德与学衡派
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柏拉图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
本书主张“哲学思考就是哲学地研究哲学史”,围绕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考察了两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学的延续与差异,提供了一种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黑格尔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哲学12.4万字 叙事的危机
当今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叙事的时代。矛盾的是,叙事话题的泛滥竟暴露了一场叙事的危机。在“故事化”的喧嚣中,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又无方向的叙事真空。资本主义借助故事化将讲述占为己有。它让讲述听命于消费。故事化生产出消费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帮助下,产品被赋予了情绪,向消费者承诺独特的体验。如此一来,我们买卖、消费的其实是叙事与情绪。“故事”被推销,故事化实为卖故事。讲述创造出共同体,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哲学3.6万字- 会员
语言、经验与哲学:埃德蒙德·胡塞尔研究文集
本书汇集了鲁道夫·贝耐特教授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十二篇论文。所选文章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论和核心概念为轴心,既反映了贝耐特教授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以及整个现象学哲学论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又展示了现象学理论研究在当代哲学探索中的理论现实性、活跃性和开放性。哲学21.6万字 - 会员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哲学9.4万字 - 会员
梅洛-庞蒂文集(第7卷):符号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哲学31.1万字 - 会员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哲学23.8万字 - 会员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哲学47.6万字